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减贫事业。截至2019年,中国仅剩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在全球的减贫事业中已经创造了70%的贡献率,是国际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切都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把促进发展、消除贫困作为本国人权保障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提出以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减贫行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中国不存在贫困问题,而是意味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综合生活水准,从消除数量型绝对贫困转向高质量扶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双边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在2019年,东盟以6415亿美元的贸易额超越美国,历史性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器。因此,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减贫的影响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如何设定国家扶贫事业的基本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减贫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贸易自由化理论、平衡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减贫的现状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科学选取度量各省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及贫困的指标,基于2006年~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的年鉴统计数据,选取了6个沿海省份、9个内陆省份,共计15个省份为样本,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最低收入10%人口及低收入10%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份额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引入FTA虚拟变量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交互项,从交互项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份额的影响,综合考察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第一,构建贫困人口收入决定模型。本文借鉴Frankel and Romer的收入决策模型,根据理论与实际,选取公路里程数、通货膨胀率、每年高校招生人数、实际经济增长率及政府支出为控制变量,通过引入FTA虚拟变量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交互项,首先实证研究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两组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提高最低收入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且对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减贫效果相对更大。(2)分区域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地提高沿海地区最低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但对内陆省份最低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第二,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化对贫困人口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增加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对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影响不显著,即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加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缩小其收入差距。(2)分区域而言,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只能有效增加沿海省份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对沿海省份低收入贫困人口及内陆省份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都没有显著地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提高最低收入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份额两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