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与盐芥TOR的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最先在酵母细胞中发现的大型蛋白,它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中。TOR在各种真核生物中都非常保守,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研究发现,Rapamycin可以与 FKBP12结合形成RAPA-FKBP12复合体,该复合体可以与 TOR结合,封阻 TOR,使其处于非活性状态,抑制 TOR通路的活性。TOR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点的作用。在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中,TOR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两组TOR复合物完成,分别是:TORC1和TORC2.其中,TORC1对雷帕霉素敏感,主要调控由生长因子、能量、营养、逆境等引起的细胞生长方面的变化,如RNA翻译、蛋白质合成等;TORC2则对雷帕霉素不敏感,主要对形成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起调控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形态及器官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TOR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植物中研究发现,拟南芥 TOR(AtTOR)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555bp,cDNA序列长度为8007bp,蛋白序列含24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9kDa。拟南芥 TOR突变体纯合子无法完成生活史,由此可见,植物中的TOR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控蛋白质的合成而间接地调控了生长发育。  与酵母及哺乳动物不同的是,AtTOR对雷帕霉素不敏感,主要是因为AtFKBP12无法与雷帕霉素形成二聚体,也就无法与 AtTOR的FRB域相互作用。但是玉米的TOR蛋白(ZmTOR)对雷帕霉素是敏感的,这可能与各个物种间 FKBP12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有关。  在拟南芥中只有一组AtTOR蛋白复合体,参与了植物生长的调控。AtRaptor作为哺乳动物Raptor的同源基因,能与 AtTOR结合组成AtTORC,调控下游作用因子。拟南芥中没有与 Rictor(TORC2蛋白之一)同源的基因。  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耐盐模式植物,盐芥在植物耐逆性,尤其是耐盐性的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盐芥的耐逆性远强于拟南芥,但其生长周期也比拟南芥要长很多。本实验对AtTOR利用多个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研究,同时克隆了ThTOR基因,对ThTOR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 AtTOR的cDNA序列,从中选择出特异性较强的两段序列,分别位于AtTOR的5’端 HEAT domain区和3’端激酶区,分别构建 AtTOR-RNAi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获得拟南芥的AtTOR基因沉默株系。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分子鉴定后,选择 AtTOR表达量下调的株系用作表型分析。结果发现,沉默株系的生长比野生型要缓慢,而且用5’端片段进行基因沉默的植株,还有败育,及苔丛生等特点。转基因株系的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也不如野生型。  2)分析 AtTOR的启动子序列,PCR获得全长序列。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预测,获得的启动子中除了启动子必须的TATA-box和GAAT-box,还含有7个 ABA反应元件ABRE、1个干旱响应元件 DRE、热响应元件 HSE一个、以及许多与植物发育相关的元件。构建不同长度的启动子-GUS融合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后,进行GUS染色,发现AtTOR特异地在胚轴、下胚轴与根部结合处以及叶原基处表达。但是不用长度的启动子定位和染色强弱有所不同。全长启动子-GUS没有表达,而最短的644 bp启动子 GUS表达量相对较高,但是定位特异性降低。由此分析,在整个启动子序列中,可能还存在未知的抑制因子或定位作用因子。  3)用软件 TargetP1.1预测 AtTO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是叶绿体。用DNAMAN软件预测 AtTOR蛋白的跨膜区,预测 AtTOR有两段跨膜区。选取可能存在信号肽的AtTOR蛋白的5’端和3’端序列,以及两段跨膜区,构建 AtTOR-GFP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株系的根及叶的下表皮,根内的GFP表达均匀,无特异的定位信号;而地上部分的定位结果则显示是叶绿体,与预测一致。但由于只是用了总蛋白其中的片段进行定位,因此定位信号并不是准确无误的。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用抗体的特异结合,来确定 AtTOR真正的亚细胞定位。  4)不同的胁迫处理会使 AtTOR表达量发生变化,将处于营养生长旺盛期的拟南芥分别用150 mM NaCl、29.1 mM PEG6000、300 mM甘露醇、75μM ABA、37℃、4℃分别处理0h、3h、6h、12h、24h、48h;用20μM醋酸铅和20μM CuCl2分别处理12h、24h、48h;分别用0 mM、5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的NaCl处理24h。由于AtTOR在拟南芥中本底水平表达量很低,用Northern杂交的方法无法检测到 AtTOR的信号,因此,本实验以未处理的野生型拟南芥做对照,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AtTOR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渗透、冷、热、ABA均能大幅度上调 AtTOR的表达量。NaCl和重金属则降低了AtTOR的表达量。  AtTOR在拟南芥各器官中的表达也有较大差异,以莲座叶为对照,茎中最低,低于莲座叶;在茎生叶中最高,其次是花和果荚,根和萌发10天的幼苗中的表达量也高于莲座叶。  5)采用RT-PCR、3’-RACE和5’-RACE的方法从盐芥中克隆获得了ThTOR的cDNA。所获得的ThTOR基因的cDNA全长7836 bp,开放读码框为7437 bp,5’非编码区为196 bp,3’非编码区为203 bp,ThTOR编码24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9 kDa。分析发现,ThTOR的cDNA序列与 AtTOR的cDNA序列同源性约为95%,二者的蛋白序列同源性高达97。5%。ThTOR也具有TOR基本的结构域:FAT域,1309-1887 Aa;FRB域,1920-2023 Aa;激酶域,2090-2340 Aa;FATC域,2447-2479 Aa。  根据获得的ThTOR基因 c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 ThTOR的基因组序列。获得的整个 ThTOR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9162 bp,其中含有55段内含子和56段外显子。  为了更好的研究ThTOR及AtTOR基因功能的差异,分析 ThTOR的基因组序列中的酶切位点,将 ThTOR的基因组分成7段分别克隆,测序检测正确后,将7段序列连接成完整的ThTOR基因组,构建 ThTOR基因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拟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和AtTOR的沉默株系。  6)分析 ThTOR的cDNA序列,选择 FAT域的一段特异区用来构建 ThTOR基因沉默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盐芥,获得盐芥的ThTOR基因沉默株系。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分子鉴定后,选择 ThTOR表达量下调的株系 ThI5和ThI6用作表型分析。盐芥沉默株系的表型与拟南芥接近,生长比野生型要缓慢,种子也有败育现象。  7)与拟南芥相同,用不同的胁迫条件处理盐芥,ThTOR的表达量也会有变化。将处于营养生长旺盛期的盐芥分别用250 mM NaCl、34.9 mM PEG6000、500 mM甘露醇、75μM ABA、37℃、4℃分别处理0h、3h、6h、12h、24h、48h;用20μM醋酸铅和20μM CuCl2分别处理12h、24h、48h;分别用0 mM、100 mM、200 mM、300 mM和400 mM的NaCl处理24h。用Realtime-PCR的方法鉴定 ThTOR基因表达情况。盐、渗透、冷、热、ABA、重金属处理,均能引起 ThTOR表达量的上调。  对盐芥各器官中ThTOR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以未春化的莲座叶做对照,ThTOR基因的表达量在茎中最低,其次是根和萌发10天的幼苗,略低于对照;在茎生叶中最高,其次是花和果荚,春化后根和莲座叶中的表达量也高于对照。  8)研究已经发现,拟南芥的生长对雷帕霉素不敏感,而玉米则对雷帕霉素敏感。用雷帕霉素处理盐芥和拟南芥,与拟南芥对照观察盐芥在含雷帕霉素的MS0培养基上的萌发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在普通 MS0培养基上萌发4天后又移到含雷帕霉素的MS0培养基上继续生长6天后,盐芥和拟南芥的生长均未受到影响。用Realtime-PCR检测其中TOR基因的表达量,发现雷帕霉素几乎没有引起 AtTOR和ThTOR表达量的变化。  而直接播种在含雷帕霉素的MS0培养基上的盐芥种子,几乎不能萌发,萌发7天后,萌发率不到10%,继续生长也不能够萌发。拟南芥的萌发在最初的几天也受到了抑制,但是仅仅是萌发速度有所减缓,萌发7天后,种于含雷帕霉素的MS0培养基上的种子萌发率即达到跟对照一样的水平。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1、首次对AtTOR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分析、克隆及表达分析,结合 AtTOR的表达模式,证实了启动子中的顺式调控因子的作用;确定了AtTOR在拟南芥体内的主要表达区域,对AtTOR基因沉默株系的表型也有了相应解释。  2、首次对AtTOR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为深入研究AtTOR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  3、首次克隆了盐芥 ThTOR基因的cDNA全长和基因组全长。对ThTOR蛋白的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对ThTOR基因组序列也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沉默表达载体和基因组过量表达载体,成功将沉默表达载体转入盐芥,并观察了转基因盐芥的表型。  4、首次发现雷帕霉素对盐芥的生长没有影响,但是却对盐芥和拟南芥的萌发有影响,这为以后对植物TOR的研究有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其他文献
中国煤矿资源丰富,分布在采煤区域的村镇众多,许多压煤村镇非但没有享受丰富资源所带来的利益,反而常常困扰于采煤引起的塌陷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地质、测量知识解决煤
利用Ashby无氮培养基从香根草体内分离得到10株细菌,分别命名为MJ-1至MJ-10。采用乙炔还原法检测细菌的固氮酶活性,发现菌株MJ-2和MJ-4固氮酶活性较高。对这两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通过序列分析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证实MJ-2为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菌种,MJ-4为克雷白氏杆菌属肺炎克氏杆菌菌种。同时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这两株固氮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