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建筑表皮能耗模拟及气候适应性评价 ——以零能耗住宅“自然之间”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逐步推进建筑高性能绿色发展的当下,表皮作为建筑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界面,在建筑能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传统智慧和智能技术的可变表皮展现出了卓越的气候适应能力,成为未来表皮发展的新趋势。可变表皮是一种可以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并在其物理特性或外在形态上做出应变的围护结构及遮阳等构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的方法,以零能耗住宅“自然之间”为例,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变表皮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介绍了可变表皮发展、影响能耗的六个因子: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面积、蓄热量和太阳辐射得热、换气次数、照度,以及其控制系统,最终提出适应可变表皮的“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自然之间”根据理论研究设计了智能通风、动态外遮阳、缓冲庭院、相变材料、动态内遮阳五种形式的可变表皮,并基于能耗和舒适目标,设定了照度-温度-辐射综合调控模式。在模拟计算部分,利用EnergyPlus、DesignBuilder及EMS脚本工具实现对可变表皮的智能控制和性能模拟计算,并分析其在不同气候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在不同气候区节能效率: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寒冷>严寒,节能率为22.37%、19.87%、15.19%、9.23%。五种可变表皮性能:智能通风表皮节能率最高,适应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动态外遮阳次之,缓冲庭院可减少热负荷,总体节能率低,两者较适合夏热冬冷及寒冷地区;相变材料可减小室内温度波动,节能率受相变温度和地区影响;动态内遮阳可有效避免室内眩光,对能耗影响较小。最后针对当前可变表皮缺陷提出改造策略并模拟计算。
其他文献
数据是互联网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数据聚集是互联网行业经营者集中的隐形动因,数据驱动型并购是互联网行业垄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然而,基于传统行业背景形成的反垄断理论,在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问题时捉襟见肘。如互联网免费行为导致“营业额”不宜再作为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平台经济带来相关市场“界定难”、现有“审查标准”不足以审查数据聚集现象等。本文除引言、结语外,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互联网行业
半导体光电转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近十年来得到了腐蚀研究者的关注。这种技术利用半导体在光照下产生的光生电子转移到被保护金属以控制其腐蚀,可实现节能、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光阳极是光电化学阴极保护系统核心的部分。TiO2作为一种常用的光阳极材料,具有无毒、稳定、价廉、催化活性高、易于制备的特点,但TiO2禁带宽度大、电子-空穴对易复合,极大限制了其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效果。针对这些
近年来,纳米粒子科学的研究一直围绕着粒子的制备和功能性研究,以及它们在纳米尺度上的空间定位、化学结构和原子设计。目前大多数纳米粒子的研究重点是设计和构建具有可控大小、形状和可调影响的纳米粒子。随着该领域研究的继续,纳米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只会增加。只有在自然界中,对这些粒子的认识才会从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用途中继续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通过光谱化学技术表征用于确定分子水平上粒子的动力学和力学的光学结果。拉曼
序说起"旧升昌"票号,老一代搞银行的人可能都知道,但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来讲,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某日晚打开电视,无意看到山西有线电视台《旅游天地》节目,介绍了位居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于1997年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委员会的评语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她保留了其所有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
期刊
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含有的大量含氧官能团及其与树脂基体良好的相容性,使其在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方面有极大的潜力。碳纤维(CF)的品种较多,不同的CF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在GO对CF增强环氧树脂(EP)基复合材料(CF/EP)改性过程中,CF的表面性质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模压工艺,利用三种不同表面性质CF(国产基础标准型CCF300碳纤维、国产高强中模型CCF800碳纤维、
及时、准确地预测城市降雨径流,从而制定合理的内涝防治措施,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市地表径流受地域地貌、下垫面类型、降雨量大小及雨型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对其实时、准确的预测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降雨径流物理预测模型不仅建模条件复杂、预测性能不稳定,且求解十分困难。基于智能算法的降雨径流数据驱动模型在解决高强非线性的径流时间序列问题上具有强大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多接收者门限解密方案,或是基于椭圆曲线,或是基于双线性对,这些方案允许多个用户协作解密密文。这种传递共享秘密值的方式比传统的分别加密明文传输给多个接受者更加有效率也更加合理。其中的部分无证书方案也解决了公钥验证的问题,不过采用双线性对理论的需要比较高的时间代价。而且随着量子计算的崛起,基于群或者基于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问题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而格密码作为一种有望抵抗量子攻击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灵敏、快速、适用于全自动化仪器的sST2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HEK 293F细胞瞬时转染pTT5-sST2-his重组表达质粒,进一步应用镍亲和层析纯化方法来获得较高纯度的sST2蛋白。2、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并通过棋盘法筛选到可用于检测血浆中sST2的单克隆抗体配对,并进行线性范围检测、相关性分析等。3、本
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的提出和成熟,使得芯片技术得以迅速地发展,令芯片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具多样性。该技术允许在芯片上实现各种复杂的细胞操作如细胞培养、分选、捕获、裂解、分离和检测,已成为单分子检测、操纵、分析的最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其中,微阵列芯片是一类在几平方厘米的基板上具有高密度微孔阵列的芯片,每个微孔阵列的长宽一般可以从十
在科学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大体制背景下,司法改革顶层设计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集约化司法由此应运而生,开启了新的法治现代化进程。集约化司法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的本质要求。集约化司法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科技运营手段,优化法院结构配置、合理集中,促进审判工作的专业化、推动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利用司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