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的思想流变与文学创作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思被认为是西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留存下来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诗还是赋,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许多作品都进行了体制和题材的创新,对后世的文学起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考察左思生平履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对左思诸多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进行合理性的推测。确定作品创作时间后,再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探究左思生涯中复杂的思想情感。而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清晰地展现了左思思想情感的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左思。本文是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简单列举了历代学者对左思其人及其作品的评价,概述了左思及其作品的研究特点及现状,并指明了当前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写作思路,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左思的家世背景与生平”首先从左思的家世背景讲起,着重强调其出身寒门的特点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微妙性。然后对其一生的仕宦历程做了一定的考证,而且着重强调左思的仕宦生涯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太康时期是左思因故赋闲在家的仕途真空期。同时还论证了左思的仕宦生涯与张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接下来谈论左思的性格特点与其文学风格有着极大的反差性。第二章“左思辞赋创作时间及思想内容”先是集中解决最具有争议性的创作时间问题,通过一些史料和研究的论证来说明其创作于赴洛之后不久,而完成于吴亡之后不久。而众多学者所集中强调的十年草创,笔者认为“十年”只是一种虚指时间。接着就《三都赋》的创作动机和两篇序言进行简单论述,再集中研究《三都赋》与前朝的京都赋的主题特点的异同,展示出左思所想要超越的部分。还有就是对左思的《白发赋》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第三章“左思诗歌创作时间及思想内容”从作品类别入手,先是对极富盛名的《咏史》八首进行创作时间的合理推断,针对学者的不同观点,笔者从左思生平经历与思想情感变化入手,在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中说明这一组诗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合理性,而这一时期就是左思仕途偃蹇的太康时期。接下来便是从情感类别的角度对左思的《咏史诗》进行简单的情感解读。然后是对以《娇女诗》和《悼离赠妹诗》为代表的述情诗进行分析,着重突出左思才思的超越性一面。最后则是对左思《招隐诗》的解读,说明此时是左思思想的转折期,在一系列变故后,左思思想开始转向道家的层面。第四章“‘左思风力’的艺术价值”首先明确左思的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定位,同时说明他一生都始终践行这一身份所赋予的使命。而在当时浮华的社会,左思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志节,这也是一个合格士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左思的崇高之处。而当动乱来临之际,左思也是少有的保持着清醒意识的士人。最后讲述“左思风力”的时代价值以及左思精神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最后的结语部分,简单概括了左思的思想与作品成就的内在统一性,同时也再次强调左思精神的可贵之处。
其他文献
在当下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这当中口语交际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并习得优秀的交际能力,顺畅自如地听、说、理解,是当代社会提升学生素养的新议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教育部也通过“口语交际”一词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应当是语言交际。根据语言学家的理论,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在12岁之前(也就是小学教育时期)处于黄金
“过劳死”通常指长期超负荷劳动带来的疲劳累积,致使潜在疾病发生并最终死亡。“过劳死”的累积过程漫长,初期阶段往往具有隐蔽性、而最终爆发又是突然而致命的。这些特征导致该情况—旦发生,劳动者遭受的损害是难以弥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者长期超负荷、超强度工作引发的“过劳死”现象屡见报端,这引发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而长期存在的这—突出问题极大地加剧了劳资关系的
近年来,部分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遭遇了发展瓶颈。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下降、融资受限,发展所带来的负协同效应不断加深,导致了“多元化折价”现象。为提升企业价值,分拆上市成为多元化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有文献多侧重于动因与效果分析,对分拆上市产生效应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关注较少,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本文的研究更注重于分
网络舆情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互联网让信息遍地开花。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声,所以当一个舆情事件发生后,足以牵涉多方的利益。并且,各方利益主体的言论行为都会影响舆情的发展趋势。网络世界的舆论,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大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网络是公共的平台,所以网络舆情还可能是个人与企业,企业与国家这种网状的舆论产生模式。在浩瀚的网络舆论中,关系到社会民生的
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越来越重视,ESG信息在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价值创造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港交所于2012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来,ESG披露在我国资本市场开始了迅速发展,但是就现状来看,ESG体系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仍然较多不足,诸如ESG信息披露无法完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以及ESG评级与指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市场还是监管部门对
口语,作为人与人交流的直接方式,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和基础。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所需人才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更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尽管我们早已认识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可是“重文轻语”的教学历史,致使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却往往只是教学的配角。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明确地提出“口语交际”。20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于2017年初次投入全国范围内使用,相较于之前通用的人教版,它有着明显的调整。本文从三大方面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选编变化特点,鉴于一些教师还未足够意识到选编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本文基于教材的变化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即立足创新教法,加强诗词教学;注重诵读传统,体悟诗词之美;利用助读系统,培养自学能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诗词教学。对比两
本文以西安市特色移民社区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移民社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并探究各种社会因素及西安市语言环境对该移民社区语言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外来移民在西安市建设发展期迁入西安,同时由于工作单位的影响,这些外来移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主要由移民组成的社区。这些移民社区内部交流频繁,具有独特的语言使用特点,但又受到西安市整体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语言使用及变化情况呈现出复杂的状况
21世纪10年代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发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同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模式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传入中国起,越来越多的学科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掀起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目前,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翻转课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变革的重要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劳动概念为出发点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自身自由观的转向。深入探析《手稿》中的“劳动-自由”观并澄清学术界对其误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阿伦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鲍德里亚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手稿》中“劳动-自由”观的重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