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五”以来,我国在“水专项”中进行了大量城市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及示范,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降雨面源污染控制仍缺乏基础性大数据支持,已产出的相关技术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已建成示范工程也还未开展统一的综合评价工作,重点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指导工作亟需开展。本文根据大量“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专项已结课题的研究资料,梳理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清单,并凝练出支撑技术点的适用范围、设计参数、运行状况、实施效果、成果产出和示范工程等关键信息,形成与清单配套的一系列技术名片、推广应用工程名片和示范工程名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工程长效维护等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个准则层和10个指标的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利用TOPSIS法测量对示范工程进行优劣排序,以此来评估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绩效水平。在形成的技术清单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完整度较高的三个关键技术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三个示范工程进行综合绩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无锡市典型LID示范工程为代表的源头削减类技术生态环境效益水平较高,但存在未形成技术规范和工程长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以合肥市典型CSO控制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技术各方面表现都较为中等,具有技术标准成熟、工程维护相对简单等特点;以重庆市典型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为代表的人工湿地技术综合效益最高,具有面源主要污染物去除率高、工程运行稳定、湿地技术规范与工程可持续性高的特点,但该示范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佳,反映出湿地投入成本较大但经济回报较少的问题。最后,在上述技术集成和示范工程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太湖流域老城区、已建成区、在建/规划区以及城市水体区域的不同特点,分别做出了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