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存在大面积的低效林分,引入6种乡土树种对韶关小坑的样地进行林分改造,可以改善林地生产力及水源涵养能力,并提高林分的复杂性和林下植物多样性,从而使林分质量得到提升。本研究对6种不同坡位下的林分改造树种幼苗(火力楠、枫香、山杜英、荷木、乐昌含笑、灰木莲)的生长状况、叶片光合生理、荧光特性和养分含量、林下多样性、凋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进行了3年间动态对比。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后,3个坡位的幼苗生长状况总体有所提高,在上坡,幼苗生长变化最明显的是枫香和荷木,中坡的是枫香,下坡的是灰木莲。2.林分改造后,3个坡位的土壤物理性质总体有所改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指标尤为显著,总体土壤物理性质最好的是下坡。3.林分改造过程中,3个坡位的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基本表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4.3个坡位的土壤酶活性表现出随坡位下降而增加的规律,并且在林分改造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5.幼苗叶片养分含量在不同坡位并无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在上坡,幼苗叶片C和K含量最高的是灰木莲,N含量为山杜英最高,P含量为荷木最高;在中坡,幼苗叶片C含量最高的是山杜英,N和K含量为灰木莲最高,P含量是火力楠最高;在下坡,幼苗叶片C含量最高的是火力楠,N和P含量最高的是山杜英,K含量最高的是灰木莲。6.枯落物的有机碳含量和全钾含量在3个坡位的趋势相同,均为上坡显著低于中坡和下坡,全氮全磷含量为下坡>上坡>中坡;随时间变化,枯落物持水量始终表现为下坡最高,枯落物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7.在上坡,林下草本植物的重要值最大的是短叶黍(Panicum brevifolium L.)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Thunb.)Berhn.),中坡和下坡均是芒萁;在上坡,林下灌木重要值最大的是暗色菝葜(Smilax lanceifolia var.opaca),中坡的是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s.),下坡的是山苍子和三杈苦(Evodia lepta)。中坡和下坡的草本层多样性指标较高,上坡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标最高。8.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基本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过氧化氢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9.总体来看,乐昌含笑、山杜英和火力楠更适合上坡和中坡的生境,灰木莲则适合中坡和下坡,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的能力也较好。荷木适应性较强,对环境变化有一定调节能力。枫香在各坡位的生长表现均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