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纠正性反馈的课堂话语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正性反馈是教师针对学习者目标语使用不当的回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领域占据了突出位置,国内外学者将纠正性反馈的研究重点放在反馈类型、分布和反馈效果上。前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纠正性反馈作为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使其注意到目标语输入,更能够促进其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然而,在国内高中英语课堂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关于学习者对纠正性反馈态度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利用IRF模式针对教师纠正性反馈话语进行分析,探索教师反馈与学生偏好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河北省某重点高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三个班级进行课堂观察、录音和转写,结合IRF话语分析模式,探究教师纠正性反馈话语特征,分析何种纠正性反馈可以最有效地修正错误。通过对十名学生和三名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调查学生和教师对纠正性反馈的态度,对比学生偏好和教师纠错反馈情况。研究发现:1.基于IRF模式的课堂观察结果显示,在教师纠正性反馈的课堂话语中,连续的IRF模式占主导地位,纠错效果和学生回应数量呈现出一定规律:纠正性反馈话语在四个反馈话步时学生的纠错效果最佳。2.在所有纠正性反馈类型中,形式协商的使用较为频繁,并可以引起最多的学生回应,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纠错效果。通过形式协商解决错误有利于使学生注意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修正错误。3.与教师相比,学生对纠正性反馈的态度更为积极,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更频繁地指出自己的语言错误,并对该错误明确纠正,提升自己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学生不喜欢教师为纠错而打断其谈话,希望教师可以给其更充分的时间修正自己的错误。4.学生的偏好和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纠正性反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纠错时间、纠错方式上。针对这些差异,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高效的纠正性反馈。
其他文献
<正>韦永珍(合肥市第一中学、市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音乐特级教师,市音乐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合肥教育家培养对象,安徽省合唱指挥协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理事。荣获维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在本国及国外民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理智与情感上的认知情况。媒介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并不是对于国家真实情
底层问题正在重新引起当代文学的关注。然而,一个悖论式的问题是:底层无法自我表述,又听不懂知识分子对底层经验的展示。论文分析了“雅”、“俗”两个美学范畴在西方和中国
把握科学发展观,搞好国有企业实现共同富裕。重钢朵力公司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重视财务规划牵引指标,做强企业做大利润做响品牌,将再次实现朵力新愿景。
在余华的创作经历中有两次突变,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由先锋写作到现实写作,第二次是在现实写作进程中由苦难叙事向批判叙事的转变,具体作品就是《兄弟》。《兄弟》
主要利用 1 998年在珠江口海域连续同步观测资料 ,研究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状况 .结果表明 ,无机氮主要来自四个口门的径流 ,但深圳湾附近的陆源亦有一定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的"院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院内发文"现象,展现了新闻传
利用2004、2007、2010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长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获取的实测逐时潮位资料,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18个验潮站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