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庙与乡村公共性生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庙是一种宗教场所,但同时又是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它能够发挥某种公共性生产的功能。本文以四川中部典型的农村村庙——双村村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这种“公共性”,实际指的就是边界规则和共事规则。乡村治理和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需要首先认识和了解乡村社会自身的公共特性,进而尊重这种乡村自主性,并谋求借鉴和嵌入,以达成善治的效果。村庙作为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资源,是重要的借鉴和嵌入对象。双村村庙是本文的个案研究对象,它只是川中丘陵地区村庙的一个缩影。双村村庙在观音文化网络、宗教行政不下乡、地方政府整合不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出了边界规则,该规则本质的特征是“内外有别”;而在村庙委员会及会首、公果收入、互惠网络、村庙信仰和仪式等内部因素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产出了共事规则,该规则强调互动和参与。边界规则和共事规则分别对乡村治理和国家整合提供了治理层面的宝贵经验:前者要求在治理过程中正视国家-社会边界的客观存在、加强基层政府的整合力度、进入“弹性空间”进行适当越界;后者要求在治理过程中尊重共事主体、吸纳和借鉴乡村社会共事经验。村庙及其形成的公共规则是乡村社会重要的公共空间和文化场域,作为国家建设深入乡村必须要面对的主要乡村社会基础,它不仅仅考验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乡村社会的可培育和完善的程度,更关乎伴随以文化治理形式而来的国家政权建设的合法性问题。由此观之,国家建设的确不能够忽视村庙在乡村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经由村庙这个具体而微的切入口,洞察国家-乡村社会二者的互动规律,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村庙实际在乡村社会公共性生产中扮演了公共规则塑造者的角色,在村庙公共空间中至少形成了“边界规则”和“共事规则”,这表明,乡村社会已经具备了和国家互动的公共性自觉,且警示着“国家”尊重和保护这种可贵的自觉,为自身合法性的巩固获取更多的底层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运动中的热湿舒适性,吸湿快干面料应运而生,并在运动装领域大放异彩。人们借助化学与纺织科技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吸湿快
本文依据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着就业困难的特殊现象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社会现实,结合我国现今的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选题。通过对现有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自身健康的投资也日益增加。党和国家积极倡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
在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培哥效应、空白效应、鲶鱼效应等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巧用培哥效应,实现快乐记忆;巧用空白效
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的“问题导学”,有助于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理想的“问题导学”应当是运用“有意义的问题”来导学,是将教师的
作业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目的和原则编制而成的习题的集合。它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导学系统”共同组成教科书。它能够检测和巩固学生的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1600名小学三年级正视眼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低度凸透镜预防近视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将远视力≥5.0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点0.5%托吡卡胺眼水(
微博从2009年由新浪公司推出以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并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之一。微博的主要功能偏向于信息传播,在各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影
论述了微动疲劳,尤其是铝合金微动疲劳的研究的必要性;阐述了微动疲劳实验设计的最新方案与优化实验结果。介绍了微动疲劳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从接触压力、应力幅度及摩擦系数
基于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了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环境,阐述社会支持的作用,并提出艾滋病患者开展社会支持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