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利用f MRI技术观察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前、后的脑功能改变,并结合临床探讨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2方法试验分2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健康对照组,各10例。将1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于针灸治疗前后收集f MRI技术下的针刺双侧合谷的脑功能状态数据和其临床Sunnybrook量表评分。健康对照组入组时采集一次f MRI数据。面瘫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的f MRI数据利用AFNI软件处理,得出针刺合谷任务态的组内分析结果(Monte Carlo校正,p=0.005,α≤0.05)和组间分析结果(Monte Carlo校正,p=0.01,ɑ≤0.05)。面瘫组与健康对照组基本情况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面瘫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变化(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ss22.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3结果(1)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治疗可改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2)f MRI数据结果(1)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前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内结果:显示激活很多脑区,其中信号升高区域有:中央后回,丘脑,岛叶,中央旁叶,顶下小叶,小脑,屏状核;信号降低区域有:后扣带回,额上回,楔前叶,楔叶,梭状回,舌回。(2)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后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内结果:显示激活很多脑区,信号均升高,其区域有: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扁桃体,块茎,额中回。(3)健康对照组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内结果:显示正激活豆状核、额下回区及颞上回。(4)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间结果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脑激活区。(5)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间结果显示正激活额中回。(6)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前、后针刺合谷任务态f MRI组间结果显示激活众多脑区,均为正激活,其脑区有:楔前叶,小脑扁桃体,小脑悬壅垂,小脑山顶,梭状回,枕下回,额上回。4结论(1)针灸治疗可改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2)小脑、默认模式网络相关脑区、枕下回等的皮质功能重组,可能是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中枢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