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生产模式仍属于粗放型,生产效率低下,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开始追求集约型的生产模式,绿色施工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绿色施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许多绿色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者施工中选择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这些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所产生的效果。而目前国内对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侧重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中的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为绿色施工技术在日后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对绿色施工理念和国内外绿色施工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广东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施工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东地区较适宜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包含扬尘控制技术、节水技术、节电技术等。由于广东地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主要对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建筑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建筑扬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建筑扬尘的本质是粉尘,粉尘的性质包含:粒径小,易分散,黏附性强。根据建筑扬尘的性质确定了两种主要的扬尘控制方式。第一种利用空气流来控制扬尘,第二种利用水来控制扬尘。并对这两种方式衍生的覆盖措施、喷雾措施和洒水措施的扬尘控制效果进行了监测,发现覆盖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能达到80%以上,喷雾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为50%左右,洒水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仅为40%左右。覆盖措施控制扬尘的效果最好,在施工中应多多研发覆盖控制扬尘的技术。2、对雨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将从屋面收集的雨水和管道收集的雨水水质进行对比发现从屋面收集的雨水水质优于从管道收集的雨水。在降雨初期雨水水质较差,PH呈酸性,浊度、COD、SS、NH3-N含量较高,随时间延长,雨水中的这些杂质含量降低,屋面雨水的水质基本可以达到施工用水的标准,能用于施工。管道收集的雨水需经过小管弃流装置进行处理后,水质方能达到施工用水标准。因此在施工用水中可考虑多使用屋面收集的雨水。3、对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两种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者处理过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混凝气浮工艺能产生更好的水质。可在施工中使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污水。4、介绍了广东地区ZF工程中所使用的扬尘控制和节水绿色施工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ZF工程中的扬尘控制技术能产生9.51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ZF工程中的节水技术能创造7.04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43.25万元的间接经济效益。另外它们还能产生大量的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