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作为黄病毒属病毒中的一种,感染宿主后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血-胎屏障和血-睾屏障等。2007年后,ZIKV在雅浦岛、法属波西尼亚、巴西等地陆续出现病毒疫情大暴发且伴随有严重并发症,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这一阶段的ZIKV感染孕妇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ZIKV综合征、婴儿小头畸形,而感染成人则可能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和其他神经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致死性呼吸麻痹等。因ZIKV带来的人类健康威胁和严重社会影响,于2016年ZIKV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更为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缺少有效针对ZIKV感染的特异性药物,ZIKV疫苗包括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DNA疫苗、mRNA疫苗等均仍处在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获批上市。基于对传染性病毒防治的需求,ZIKV疫苗的研发仍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设计对ZIKV的疫苗迫在眉睫,而基于腺病毒为载体构建的疫苗目前应用于多种病原菌,是一种优秀的疫苗候选,其中黑猩猩腺病毒7型(chimpanzee adenovirus type 7,AdC7)载体具有预存免疫低等点,我们选用其构建疫苗。方法:ZIKV的E蛋白负责介导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与入侵以及膜融合,是引起免疫翻译的主要抗原,pr蛋白可以稳定E蛋白的构象,因此我们选择ZIKV-prM/E蛋白来构建疫苗。将ZIKV-prME全长用分子克隆的方式构建到黑猩猩腺病毒载体上,在293细胞系中包装成重组的腺病毒疫苗,之后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技术等技术检测了抗原的表达;用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通过微量中和实验来检测疫苗在小鼠体内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为了进一步验证疫苗的保护效果,我们选取了对ZIKV敏感可致死的干扰素受体敲除小鼠作为感染模型,做了免疫后小鼠致死剂量ZIKV攻毒实验,攻毒后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病毒血症。而且还评价了免疫ZIKV疫苗后的血清对4种血清型的DENV的体外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结果:在上述实验中发现免疫AdC7-ZIKV-prM/E和AdC7-ZIKV-M/E后均能诱导小鼠产生大量针对ZIKV的中和抗体,并且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小鼠在致死剂量攻毒实验中能够实现完全保护,AdC7-ZIKVprM/E和AdC7-ZIKV-M/E免疫的小鼠体重不下降,且未检测到病毒血症。在体外ADE实验中,检测到AdC7-ZIKV-M/E和AdC7-ZIKV-prM/E免疫后可以产生针对DENV 4种血清型的体外ADE效应。结论:我们发现基于黑猩猩重组腺病毒的疫苗AdC7-ZIKV-prM/E和AdC7-ZIKV-M/E都能够实现对小鼠的完全保护,使其免于ZIKV感染,通过进一步评价免疫小鼠后对4种DENV血清型的ADE效应,发现该疫苗可引起明显的ADE效应。因目前的大部分疫苗均基于prM/E构建,提示这类ZIKV疫苗都可能存在增加DENV感染的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应用范围或进行优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