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区域创新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依靠自主创新,而且可以通过开放创新,引进国际因素实现。在开发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中间产品、国际研发投入等方式,其中引进中间品是进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意义。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定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区域创新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依靠自主创新,而且可以通过开放创新,引进国际因素实现。在开发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中间产品、国际研发投入等方式,其中引进中间品是进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意义。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本文研究。首先,对国内中间品进口和区域创新进行了特征化事实分析。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中间品进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国内进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以零部件、半成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品进口为主。国内区域创新则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创新能力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趋势明显。其次,本文对中间品贸易和区域创新分别进行理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影响机理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一国或地区会根据全球价值链调整自身的生产活动,倾向将充裕资源要素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从事生产。而发达国家为了专注产品研发、创新等高附加值端的生产,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决定将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外包出去,因此中间品进口成为中国进口国外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重要渠道。区域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的关键是生产系统中的相互学习,而蕴含在中间品进口的先进研发存量为创新学习提供条件。中间品进口的研发溢出可以通过学习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一国或地区的研发创新活动产生影响。最后,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在借鉴改良后的L-P模型基础上,建立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003-2017年30个(省)市和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别测算了国内进口中间品的研发溢出存量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品研发溢出存量,实证研究上述二者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再通过分样本回归方法,考察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性,根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高技术含量的中间品进口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技术扩散效应促进效果明显,进一步实证分析全部中间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技术溢出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其技术扩散效应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显著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R&D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均有正向促进作用,R&D经费支出的促进效果不显著。分区域而言,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生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中间品的研发溢出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显著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则不显著。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从进口规模、中间品进口结构、R&D经费支出、人力资本、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各地区政府应该积极扩大中间品进口规模,提高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盘活”R&D经费支出,优化经费配置结构,加大对科学研究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强教育投资,特别是优化西部地区教育环境,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外资“引进来”的层次与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
其他文献
古应力状态是控制断裂活动以及油气运聚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应力张量估算方法主要依赖于野外露头数据或定向岩心数据,而在油气工业领域对地下断裂构造的研究多是基于地震解释资料,无法直接观测断层滑动信息。针对当前古应力反演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两种适用于油气工业领域的古应力反演方法:滑动趋势反演法和滑动方向反演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地震解释数据的。滑动趋势是一个关于应力方向、大小及断层产状的一个函数,它表征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重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为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实行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治水新思路,因此对洪水资源利用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灰色统计法从防洪、发电、生态三个方面构建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汛末提前蓄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对蒙
镁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Rare Earth,简称RE),是提高镁合金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能够在保持镁金属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强度和高比刚度的基础上,增强镁合金的塑性、耐腐蚀性、耐热性和抗蠕变性。其中,又以稀土元素钇(Y)对镁合金塑性的效果最为显著。但是,目前国内外对Y元素造成镁合金塑性显著提高的机理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探索Mg-Y合金产生良好塑性的原因为出发点,通过
伴随着呈贡新区的发展,呈贡区出现大量“农转城”青年,“农转城”青年作为被动城镇化的特殊群体,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地位,他们中大多数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又缺乏有竞争力的就业技能,其发展问题令人担忧。满足“农转城”青年需求、促进“农转城”青年发展,对于消弭社会鸿沟、消除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基层共青团作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群众组织,具有教育、引导、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在促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如何在新环境下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愈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一定作用,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家精神有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明企业家精神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不仅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行业竞争环境的影响,故而这种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本文探讨企业家精神与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内部人口膨胀,机动车数量也是爆发式增长,给地面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地铁交通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地铁交通中的关键部分一般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大型商业区,而该地区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一旦地铁建设过程中基坑出现问题,将会对周边区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分析监测数据,预测基坑及周围环境未来沉降趋势,以指导施工和预防基坑
进入新世纪后,温室效应下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冰雪加速融化,北极地区的各种经济、资源等利益持续增长,环北极国家和各世界大国有关北极利益之争夺也日益激烈。与南极地区不同,北极是一片冰雪汪洋,且在北极圈内,有八个国家的领土存在。这也使得国际社会对该地区无法像南极地区一样达成与《南极条约》类似的国际条约,以为各方解决国际争端和利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据。无法可依的现状,并不能掩盖有关北极的日益频繁和严重的国际
随着旅游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民宿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急剧上升,迅速成为旅行者选择的热门产业,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经济条件和技术的制约。大多数民宿建筑都是利用各种老民用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而来的,而大多数旧建筑的空间布局并不适应当下的使用性功能,其基底也并非完善。而且,旧建筑大多数面临着拆除或重建,旧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断层,所以如何把旧建筑合理的改造成民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安徽祁门民宿为例
随着地方政府对本地特色商品发展和市场推广的重视,我国很多地方都涌现出了一些以本地原材料制作、加工、生产,或者借用本地文化品牌推出的特色商品,这些商品代表了当地的历史人文风貌和自然禀赋特征,如果扶持得当还能够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本地特色商品虽然质量、功能等方面并不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差,但在包装设计上,确实存在品牌形象不突出,很难反映地方产品特色的问题,尤其是包装上使用的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纷纷重新推出制造业振兴战略,用以重塑经济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振兴战略必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冲击,尤其是在出口贸易方面。本文以24个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探寻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