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中国文化人类学记录片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学家和纪录片制作人不断地探索使用影像记录来阐述、呈现人类行为以及对文明的新的表达方式。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人们更加重视运用影像手段来记录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现象。   随着全球化推进,世界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急速变革,交通和通信的日益发达,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接触日趋频繁,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地融合、交流和同化,同时又会不断地分化与变异。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形式还来不及保存,更来不及仔细去研究随之就会消失,而文化的消失是具有不可复得性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文化得以保存,人类将会失去太多宝贵财富。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作为抢救人类文化的工具,通过影像的记录与传播,在记录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也在担负着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解释社会文化现象、阐明抉择等文化使命。同时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增进理解和减少隔阂。对于人类的生存状态,特别是那些处在边缘的人类生存状态,非常需要通过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来得以保留和延续。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的认同问题以及人的道德问题等等,文化人类学影像都在批评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而我们则可以通过它表现的现实场景来比较不同人群和文化。被摄者是无言的,但影像却有强烈的表达,也可以让我们真正学会自省和自觉。就像中国的纪录片导演孙曾田说的:“纪录片是人类自省的一面镜子,人类需要通过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断调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一幅作品的构图,从来都是艺术家考虑的重中之重。好的构图的一个绝对必要条件产生于这样的事实:即每种形式的性质,以及它与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都要取决于艺术家准确的表达自己感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是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是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在一首协奏曲中,可以听到独奏乐器主奏,也可以欣赏到乐
学位
日本艺术歌曲是由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后所发展起来的。1900、1901年日本的近代音乐之父泷濂太郎创作的《荒城之月》和《花》以其优美的旋律,才开拓了日本艺术歌曲创作的先
认知心理学近年来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认知心理学区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是从个人的外在的行为的表现来研究内在的心理过程,而是研究大脑在信息加工上对信息的输
学位
本文是笔者面对历史画日渐衰落的危机局面下,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写就而成的一篇探讨历史画的创作方法的论文。笔者在坦承历史画危机的同时,相信新时期历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