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法填料性能的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作为生物膜载体的填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 本研究从充氧性能、挂膜时间、挂膜量、生物相、污染物去除效果等方面对六种填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填料的选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测定各种填料的充氧总传递系数KLa值来比较其充氧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加填料时的充氧能力相比,5号、6号填料的KLa(20℃)值分别提高64%和77%;1、2、3、4号填料的KLa(20℃)值分别提高11%、21%、24%和44%。 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考察了各种填料的挂膜时间。结果表明:5号、6号填料挂膜成熟时间最短仅为7d;1、2、3、4号填料挂膜时间依次为11d、10d、8d和11d。 考察了各种填料的挂膜性能。结果表明:5号、6号填料挂膜量较大,分别为970.95mg膜/g填料和1121.19mg膜/g填料;1、2、3和4号填料挂膜量分别为2.35、8.60、58.39和683.58mg/g填料。 观察各种填料的生物相发现:5号、6号填料柱内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且球体填料内部出现了线虫、颤蚯蚓等少量兼氧和厌氧性微生物。 论文还探讨了各种填料在不同负荷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6号填料的去除效果最好,HRT=4.7h时,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92.6%、47.6%和44.2%,去除率远高于其它几种填料。 最后,对5号、6号填料进行了HRT=4.7h的连续进水、间歇曝气探索性试验,与前阶段连续曝气试验效果相比,TN、TP去除率有所提高。 研究认为,在充氧性能、挂膜时间、挂膜量、生物相、污染物去除效果等方面,6号填料要好于其它填料;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总体出水效果要好于连续曝气运行方式。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的厌氧消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手段,但在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壁难于破解,导致污泥水解成为了这一过程的限速环节,造成了反应器体积过大,反应时间过长,增加了污泥处理费用,因此人们针对这一过程提出了很多预处理方法来破解微生物细胞。其中关于碱处理、臭氧处理研究的颇多,然而关于二者的组合预处理技术研究的较少。本课题主要研究碱处理、臭氧处理、碱与臭氧联合预处理技术对污
为了缓解人口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超高层建筑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建造技术的进步和新型高强轻质材料的使用,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也一次次打破极限,向着更高的方向发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非均质材料。传统的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模型将混凝土理想化为均质材料,进行试验得出其力学参数来满足工程需要。这种简化难于研究混凝土材料在外荷载
城镇污水脱氮除磷过程中碳源不足问题一直是水处理行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碳源梯级利用模式的深度反硝化脱氮除磷新工艺,即污水中的碳源先在厌氧阶段被聚磷菌利用释磷后,进入初级缺氧阶段被反硝化菌利用进行反硝化反应,这时污水中易被生物利用的碳源几乎消耗殆尽,再进入水解酸化阶段,剩余的不容易被生物利用的碳源将转化成为易被生物利用碳源,随后进入二级缺氧反应阶段进行深度反硝化,同时由于
近年来,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国大力进行墙体改革,为了适应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寻求一种新型节能住宅结构体系,提出了一种保温模块与混凝土复合墙体节能住宅体系,即保温砌块复
FRP管混凝土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抵御恶劣环境对混凝土侵蚀,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代工程结构向大跨、高耸、重载方向发展的需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的广泛关注,现已成为
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既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阶段。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很多,设计质量的好坏也很难用一个尺度去衡量。尽
砷元素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常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是毒性最大的无机污染物。亚砷酸根以及砷酸根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且亚砷酸根的毒性远高于砷酸根。因此,在除三价砷的同时最好将其氧化为五价砷,以降低毒性。本实验采用合成法制得摩尔比为4.5:1的Fe3O4-Mn O2纳米材料,具有氧化性和高吸附性的同时兼具具成本低、易于从水中分离等优点。BET表征发现吸附剂具备理想的吸附剂所应有的一大特性,即具有较大的比
黄土作为地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已有漫长的历史。而黄土湿陷性问题,一直是黄土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黄土的湿陷性对其分布区的工程建设常常造成巨大的危害,对工程
由于交通量增大、车辆荷载增加等因素,许多老桥的原设计通行荷载等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使用要求。宁波市灵桥建于1936年,目前是浙江省一级重点文物;该桥在多年运营中,因战乱、船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