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PFO(Patent Foramen Ovale,卵圆孔未闭)引起脑血管事件的发病过程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反常栓塞学说,静脉系统的小栓子经过瞬态右向左分流的PFO时引起,但能够证明存在有栓子通过PFO的病例相对较少,另外还包括卵圆孔未闭继发局部心内膜表面心电传导异常引起房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栓形成或是PFO局部形成栓子脱落导致。【目的】比较卵圆孔未闭相关脑梗死、心房颤动性脑梗死及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各类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总结卵圆孔未闭相关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入组的住院确诊的30例卵圆孔未闭脑梗死、60例心房颤动脑梗死、94例脑动脉狭窄脑梗死三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作回顾性对比分析,分别根据脑梗死区域支配的相关血管及梗死病灶形式进行分类并比较三组分布情况,同时分别对三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在三组临床资料比较中,FPG、TC、TG、Fib、Hcy、PLT、MPV、糖尿病史无明显差异(P>0.05)。PFO组LDL-C水平低于脑动脉狭窄组(P<0.05);PFO组年龄小于脑动脉狭窄组,脑动脉狭窄组年龄小于房颤组(P<0.001);房颤组男性发病率低于脑动脉狭窄组(P<0.05),PFO组与房颤组和脑动脉狭窄组男性发病率相当(P>0.05);PFO组高血压患病率低于脑动脉狭窄组(P=0.005),房颤组和脑动脉狭窄组高血压患病率相当(P>0.05);房颤组的吸烟率低于动脉狭窄组(20.0%比51.1%,P=0.000),PFO组和脑动脉狭窄组吸烟率相当(43.3%比51.1%,P>0.05)。对三组影像学资料的比较,在皮层型、穿支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FO组分水岭型比例低于房颤组(P<0.01);PFO组后循环型比例均高于房颤组和脑动脉狭窄组(43.3%比15.0%和17.0%,P=0.003,0.003)。结果示三组在单一大梗死灶、多发小梗死灶、多发大梗死灶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FO组在单一小梗死灶(≤30mm)上的发生率高于房颤组(56.7%比30.0%,P=0.012)。【结论】PFO相关脑梗死临床发病特点以中青年人群为主,更常见于男性患者,吸烟可增加患病风险。PFO相关脑梗死在神经影像学上多分布于椎基底动脉循环系统,更多呈现的是单一小梗死灶(≤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