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中国实施财政分权改革后,确立了“一级政府,一级事权”的财政体系,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资金缺口不断加大。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区对资金规模的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旧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行债券,为突破制度的限制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瓶颈,各地方政府积极建立融资平台,即城投公司,并通过发行城投债的方式为城市建设进行融资。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中央出台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9年国家发布了相关的法规,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组建融资平台的方式进行配套项目的融资,使城投公司的数量和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城投债的发行主体共达到837个,而存量债余额已经达到了38589.57亿元。随着2015年城投债进入到期的巅峰时期,面对巨大的债务存量,其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江苏省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其城投债规模近几年更是稳居第一,随着发债主体信用评级的不断下降和增信方式趋于无担保化,债券的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江苏省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城投债的违约风险进行了研究。文中共建立了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江苏省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实力、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以及债券的流动性因素对有城投债的信用利差显著性影响,并且与信用利差均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个模型是运用KMV信用风险模型对江苏省城投债未来四年内的违约风险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江苏省城投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存在着一定的违约风险,2016年至2018年城投债的规模目前还处于安全范围之内,违约风险几乎为零。但在文中最后的压力测试中显示,信用风险对城投债的规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文中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对于防范和控制城投债信用风险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