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若”作为《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一大注音术语,起着标明音读的作用。但无论按哪家所定的古音系统来衡量,总会出现一部分读若字与正篆读音不同的情况。大多数学者认为“读若”仅是譬况,被注字与读若字未必同音,音近也可以;也有人认为“读若”是用东汉音作注;还有人用“音转”来解释,以上说法都有待考证。论题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出现的所有“读若”字例为研究对象,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语大字典》以及其他韵书为语料参考,以大徐反切上字对应在王力上古声母及常用字归类表的声母、段玉裁的韵部系统为衡量声韵的标准,对《说文》中正篆与读若字的声韵关系进行穷尽式分析,证实“读若”的作用是为正篆同音作注。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历史现状。第二部分,以王力的声母系统、段玉裁的韵部系统为衡量声韵的标准,分析正篆与读若字在声韵关系上的情况,并作分类。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解决正篆与读若字出现声异韵同、声同韵异、声韵皆异等读音不同的情况,通过查找又音证明两者实际是存在同音关系的。该部分的最后单独列出了许慎用“又读”、“或读”以及多个“读若”形式的字例,这些是许慎明确标注正篆有不同读音的情况,它提示了上古一字多音的存在,是我们解决正篆与读若字读音不同的问题的突破口。第四部分结语,通过各韵书、古书、字典的查询,找到正篆或读若字的又音,证实读音不同的正篆与读若字实际是存在同音关系的,而并非“音近”。“读若”的作用就是同音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