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我国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占全国GDP的6.44%,到2015年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已占全国GDP的14.18%,显然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重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等渠道影响宏观经济,由于房地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和高负债的行业特征,因此受到市场中资金量与利率变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又因为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动,所以房地产市场受到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根据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将2002年至2016年期间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分为六个阶段,并分别讨论了货币政策对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确实对房地产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前期货币政策对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同方向性;自2012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至今,同样的货币政策对一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却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从人口结构、房价预期、供需矛盾和民间资本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货币政策影响效果差异的原因。表明了,人口因素与房价预期是长期导致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效果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供需矛盾与民间资本是导致近期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区域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对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方面,单纯的货币政策并非是万能的,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果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本文建议:首先,在统一货币政策下,针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的信贷政策要因城而异;其次,其他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最后,政府要积极地引导民间资本在房地产租赁市场中的投资,建立租购并行的住房制度,减轻外界因素对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干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