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木和附生植物是绝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成分,二者在森林更新、生物多样性保育、养分循环和地力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倒木结构相对复杂,心材、边材和树皮不同的组分特征必然会影响倒木腐殖化过程。同时,附生植物对倒木分解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而倒木腐殖化过程对附生植物的响应尚不明确。倒木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林窗的产生,从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水热条件的梯度变化对倒木腐殖化过程的影响缺乏必要研究。因此,本文以川西岷江冷杉原始林中的倒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倒木不同结构腐殖化特征和附生植物对倒木腐殖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倒木腐殖化过程对森林林窗的响应。结果表明:倒木不同结构之间腐殖化过程存在差异,其腐殖化过程并不一致。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以及胡敏酸/富里酸整体表现为树皮>心材>边材,腐殖物质△log K和E4/E6整体表现边材>心材>树皮。这表明倒木结构会显著影响腐殖化过程,倒木本身的腐殖化过程存在异质性。随着腐解等级的增加,倒木心材和边材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以及胡敏酸/富里酸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倒木心材在IV腐解等级达到最大。倒木树皮腐殖物质和胡敏酸含量以及胡敏酸/富里酸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富里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腐殖物质△log K和E4/E6表现为增加趋势。附生植物在腐解前期对倒木心材腐殖物质和胡敏酸含量无显著影响。附生植物在腐解前期导致倒木上边材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相对于附生植物去除处理较高,而在腐解后期反之。在生长期(8月)附生植物附生倒木下边材胡敏酸含量相对于附生植物去除处理较低。II腐解等级附生植物附生倒木树皮腐殖物质和胡敏酸含量及胡敏酸/富里酸相对附生植物去除处理较低。附生植物对倒木心材和边材腐殖物质△log K和E4/E6具有显著影响但无明显规律,而附生植物对倒木树皮腐殖物质△log K和E4/E6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附生植物对倒木腐殖化过程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这主要取决于倒木结构、采样时间以及倒木腐解程度,其中倒木边材更易受附生植物的影响,在生长期(8月)附生植物对边材的影响作用较强。森林林窗对倒木腐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且在腐解后林窗对倒木腐殖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加强。具体表现为:在腐解前期,各林窗位置下倒木心材和边材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及胡敏酸/富里酸整体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倒木心材在IV腐解等级时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整体表现为郁闭林下、林窗边缘>林窗中心。林窗中心倒木边材在V腐解等级时腐殖物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表现为生长期(8月)高,雪被期(2月)低。同时,倒木心材和边材腐殖物质△log K和E4/E6随林窗变化无明显规律。林窗对倒木树皮E4/E6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林窗对倒木腐殖化过程的影响作用会随着腐解等级的增加而加强,但树木树皮腐殖化过程对林窗响应较弱。此外,不同林窗位置下倒木心材和边材p H与腐殖物质、胡敏酸含量及胡敏酸/富里酸均为显著负相关,不同林窗位置下空气温度和倒木含水量与倒木腐殖质含量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不同环境下各环境因子对倒木腐殖过程的限制作用不同。综上所述,岷江冷杉林中倒木腐殖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腐解等级的增加,倒木心材、边材和树皮腐殖化速度并不一致,这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存在差异。附生植物倒木腐殖化过程也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其影响作用随着倒木腐解程度的增加发生改变。林窗在腐解后期对倒木心材和边材的腐殖化过程作用增强,但树皮的腐殖化过程可能主要受自身组分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为充分认识倒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进一步表明倒木腐殖化在促进养分循环和保持土壤肥力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