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的有效就业,既是我国政府关心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研究焦点。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直线上升,而这些失地农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因为大型的工程项目建设而失去了土地,他们属于“非自愿移民”。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既没有农民的土地保障,也没有普通市民所拥有的稳定工作和社会福利。这种显而易见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违背了我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度的思考。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在对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以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亲身经历的世界银行的项目实践,运用非自愿移民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的非自愿移民的经典理论和国内学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然后对我国因工程项目而失地的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制度建设领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而结合两个案例,分别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绵阳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重庆项目,这一阶段分析包括两个项目的就业安置宏观比较比较分析以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的比较分析。最后,本文从政策、法律、经济和服务等发面,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缓解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压力,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