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一般名词比较,方位词的语法属性要复杂得多。在方位词中,“上下”、“左右”、“前后”这类对举式的复合方位词又其中很特殊的一类词。从词法上看,它们属于对举式的复合方位词。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方位词是用来表达空间、时间、数量这三类范畴的最常见的手段,“上下”、“左右”、“前后”都可以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的约指。本文主要考察“上下”、“前后”、“左右”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的隐喻基础和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并试图从空间隐喻角度解释这些异同。“上下”、“左右”、“前后”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隐喻的产生基于方向的模糊性倾向。“上下”、“左右”、“前后”投射于时间域,有两种情况,一是“左右”、“前后”用于时点,表示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某个时间点,如:九点左右、1980年前后、中午前后、中秋节前后等。用于时点时,用数字直接表示的时点,其中所包含的量较大的,如“年”“月”等多用“前后”,所含较小的“时”“分”等则多用“左右”;用节日、事件等表示的时点,因为本身比较模糊,不宜用模糊性强的“左右”,只能用“前后”。二是“上下”、“左右”用于时段,表示比某一特定时间段稍长或稍短的一段时间,如:两个小时左右、一个月上下、两个星期左右等。“左右”可以泛指某一物体的周围,方向上可视为该物体向其四周的辐射,其有多维性。也就是说,“左右”与“前后”、“上下”与相比,方向性比较模糊。时段强调数量大小,没有方向,所以,用“左右”而不用“上下”、“前后”。“左右”还可以投射于数量域,用在数量词的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如:两米左右、六百左右等。语料中有极少数“上下”用于数量的情况,可能表明“上下”有空间意义泛化,多维化的趋势。而“前后”不用于数量。人们在使用已知的概念表达新概念时,总是优先选用切身的、熟悉的概念去表达。“上下”、“左右”、“前后”三个词语中,“左右”的意义泛化,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可以比较自由地由空间域隐喻到数量域、时间域。“上下”有意义泛化,向“左右”靠拢的趋势,但使用频率还远远不如“左右”,很少用于数量特征强的场合。“前后”的方向性最强,完全不能用于数量域,只能用于时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