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利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开发环境友好绿色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热点之一。红麻(Kenaf)具有纤维含量高、耐贫瘠、耐旱、韧性大和密度小的特点。本文为了提高红麻的综合利用市场以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红麻资源,研究开发其在复合材料方面的用途,制备了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本文通过机械粉碎方法将红麻的韧皮部分和芯秆部分分别进行粉碎,得到红麻韧皮粉(KB)和红麻芯秆粉(KS),对这些红麻粉(韧皮粉和芯秆粉的总称)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后,分别与聚丙烯颗粒进行熔融造粒,然后利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本文主要研究了制备工序中造粒工艺参数以及热压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分析了红麻韧皮粉与芯秆粉、不同红麻粉添加量和红麻粉粒径大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吸水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观察和分析了复合材料断面形貌,最后研究了碱处理和添加马来酸酐聚丙烯相容剂(PP-g-MAH)对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机械粉碎方法制备红麻韧皮粉和芯秆粉,对红麻粉进行了碱处理和硅烷偶联剂改性,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别表征了红麻粉的改性结果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偶联剂可以成功接枝并改性红麻粉;红麻粉在220℃以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性能不会有明显的下降。(2)在制备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过程中,对共混造粒和热压成型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确定最优加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挤出造粒工序的最优参数:挤出温度195℃,转速100r/min;热压成型的最优工艺参数:加压温度195℃,加压时间10min,加热压强3MPa。(3)测试和分析了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吸水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红麻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基本都呈降低趋势,但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模量却不断增加,而KB/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KS/PP复合材料;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红麻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KS/PP复合材料的吸水率略大于KB/PP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在沸水中浸泡2h的复合材料吸水率要高于在冷水中浸泡24h的;红麻粉可以诱导红麻粉/PP复合材料中聚丙烯的异相成核,使其结晶温度增加;红麻粉粒径大小为120目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4)通过碱处理和添加马来酸酐聚丙烯相容剂(PP-g-MAH)方法改善了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碱处理后的KS/PP和KB/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提高,而且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也得到增强。PP-g-MAH相容剂可以提高红麻粉/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温度;当PP-g-MAH相容剂的含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PP-g-MAH相容剂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且随着相容剂含量的增加,吸水性能逐渐下降。
其他文献
利用创新施工技术对原本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高和场地狭小的住宅工程项目进行改造,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策划、科学设计、精心
悬架系统的性能是决定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悬架的先进设计理论和技术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等有重要意义。稳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新型功能材料在电液伺服阀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特别是以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简写为GMM)为基础的新型电-机转换器的研制与开发,为从根本上提高电液伺服阀流量、频响等性能指标开拓了思路、注入了活力。然而就现阶段而言,由于GMM内部复杂的本征非线性与磁滞特性,使得GMM及其电-机转换器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输出位移或力滞回
切削振动对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均有不利影响,切削加工过程中影响切削振动的因素包括工件材料,切削用量,机床结构,刀具,外部环境等,系统中各部分的振动最终会体现在刀具和工件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四个层面: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统编版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和语言运用等能
车辆减振降噪对于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车辆减振降噪通常是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并耗散掉,这不利于汽车能耗的降低,因此将振动能量转换并储存起来或为车载MEMS传感器等微型电子设备供电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常用的几种振动能量收集器(电磁式、静电式以及压电式)中,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其结构简单、环保、高效等优点备受关注。传统的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是一种线性的谐振器,在低频环境中只能在较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