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 of Pragmatic Factors on the Overpassivization of English Unaccusatives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un and Kiparskey(1972)首先发现二语学>-5者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如“The WorldWarll will be happened”,“The car was disappeared”,之后Hubbard(1983)发现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一种不及物动词上,即Perlmutter(1978)在非宾格假说中所定义的非宾格动词。也就是说,英语学习者常常会把不能用于被动语态的非宾格动词用于被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被动泛化。  为什么学习者会把非宾格动词用于被动呢?近年来,非宾格动词的被动泛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母语迁移假说、英语形容词性被动结构的过度概括、及物化假说、名词短语移位标记假说、词汇语义角度的研究以及语用方面的作用等。其中从语用方面进行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角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者只有Ju(2000),De Bruin(2005)和Kondo(2005)。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其中Ju(2000)和De Bruin(2005)的研究认为语用因素对二语学习者非宾格被动泛化有很大的影响,而Kondo(2005)的研究结果却认为语用因素在二语学习者非宾格被动泛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验证语用因素在二语学习者非宾格被动泛化的过程中的影响,以更好地解释这一被动化现象。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语用因素对二语习得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现象的影响。受试分为高中低三个语言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他们的任务是包含20个非宾格动词和20个及物动词在内的60道选择题,每道题均为对目标词的主被动语态进行二选一。其中包含非宾格词的句子正确答案应为主动语态,而包含及物动词的句子的正确答案应为被动语态。测试卷中的及物动词句作为前测来检验受试是否掌握被动语态(不合格的受试将被剔除),而包含非宾格词的句子则会分别有外因提示和内因提示两种语境。  研究结果表明:1.语用因素对二语学习者非宾格词的使用会产生较大影响,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者更容易在有外因提示的情况下对非宾格词被动化。2.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可转换非宾格动词比不可转换非宾格动词更难习得。3.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他们受语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研究证明学习者的非宾格动词习得呈坡字形上升趋势。这一结果与Oshita(2000)提出的非宾格陷阱假说相背。
其他文献
科马克·麦卡锡被誉为美国当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新作《路》以世界末日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幸存的父子在末日中持续向南前进寻找生还希望的故事。小说中的后启示性、南方性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对政治语篇翻译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诺曼·费尔克劳(Norman 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运用韩
学位
基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Lakoff于1972年对一类词下了定义。他把这类能使语言变得更模糊或者不那么模糊的词称为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模糊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而它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也日益明显,从而这门学科为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传
本文是英文法律著作《警察权、公共政策与宪法权力》的第七和第八章的汉语翻译报告,原文由恩斯特·弗洛伊德写成,出版于1904年,该书内容涉及警察在面临公众道德、政府法律规制以
语言交际中反馈语支持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语言学者和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是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课堂交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