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我国A股市场新股首日破发大规模发生以来,新股破发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创业板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超高募资金。IPO破发的现象,打破了投资者在一级市场通过“打新”就能获取高额收益的新股不败的神话,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IPO发行价高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对高破发风险的了解,会对新股投资产生迟疑,甚至有可能造成对新股的购买量过少,以至于使新股发行失败。而且,若由于IPO价格太高而产生了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形,对投资者来说会降低其信心,进而导致新股价格进一步下跌。这对于公司以后的融资活动、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其在股票市场上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从小米上市首日发生新股破发现象这一案例出发,首先,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以及相关理论,将小米集团的上市过程与其相结合;其次,进一步分析造成小米集团上市后发生新股首日破发的原因。从所处行业及企业自身定位来看,小米集团为互联网企业,并且拥有较高的市盈率,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手机销售收入,所以市场对其定位存在质疑;从财务状况来看,小米集团的财务状况大体良好,但是从现金流方面来看,小米集团的“烧钱模式”会影响市场对其的期望;从公司治理层面来看,小米集团是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这种股权结构有助于保护初创者的股权利益,但是有可能侵占其他股东的有效权益;新股发行制度从发行价和市盈率方面进行分析,小米集团的估值一降再降表明其估值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米的市盈率相比其所在的行业过高;IPO信息披露,小米集团在上市前并未及时披露关于其供应商的严重环境影响问题;外部投资者情绪,由于中美贸易战以及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整个资本市场低迷,对于小米集团的上市,投资者持有消极的态度。最后,对我国证券市场提出的相关建议如下: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在保护创始人利益的同时不伤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加强IPO信息披露,关注信息披露的细致程度;增加中小投资者的新股发行话语权,这样不仅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有助于企业制定出好的管理决策。通过对小米集团IPO破发的研究对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的保护、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