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者产生自杀行为,一般都由最初产生自杀意念开始。内隐态度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内隐态度的角度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认知,并比较有无自杀意念者的心理特质,从而进一步拓宽对有自杀意念者心理研究的范围,更深层次揭示自杀者心理的复杂性、矛盾性。本文分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结论三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研究者搜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自杀意念、态度的资料,考察了内隐态度定义,现象,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结合有自杀意念者外显、内隐不一致的情况,对有自杀意念者的SCL-90的九个因子、内隐态度两方面都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验部分中,实验一采用以反应时的差作为测量指标的内隐联想测验方法,自编测验程序,用于测量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实验二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外显方面的得分,用于比较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特质的不同。结果表明:1、内隐联想测验在测量内隐态度方面是可靠的、灵敏的、有效的工具。2、有自杀意念大学生与无自杀意念大学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有自杀意念群体在内隐态度中倾向把负性词语与自我联系。3、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对有自杀意念者的内隐态度产生显著性影响。4、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的9个因子上几乎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确实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5、有自杀意念者按照症状得分由多至少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状、躯体化、恐怖。6、有自杀意念的男生在临床上较女生更具有猜疑性。7、有自杀意念的独生子女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性、偏执四个因子上稍好于有自杀意念的非独生子女。8、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和城市、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有自杀意念的被试,在SCL-90的九个因子上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9、有自杀意念被试中,母亲为文盲的子女较母亲受过教育的子女更体现出躯体化症状。10、验证了抑郁因子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