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日益严峻。构建灾害适应性的弹性城市成为研究热点,而景观基础设施逐渐在城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风暴潮适应性建设中有着巨大潜力。如何引入弹性城市的理念,来通过景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面对风暴潮的适应性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文章首先对弹性城市、景观基础设施和适应性等概念进行解析,然后追溯了弹性城市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总结其内涵和特点,提出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启示。然后对风暴潮进行分析,包括其形成原因、危害和影响因子,并探讨人类对于风暴潮抗争和适应的历史,总结当前的主要应对手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接着文章分析了景观基础设施在生态主义和景观都市主义下内容的拓展和角色的转换,并结合景观基础设施的特点和弹性城市的原理指出景观基础设施将在应对灾害的弹性城市建设中扮演重要的作用,随后提出弹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框架体系。之后,文章从四个角度探讨适应风暴潮的景观基础设施策略:第一个角度为理论框架角度,在“模块、网络、维度”的框架下分别进行阐述,体现了弹性城市与景观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理论性指引;第二个角度为景观基础设施在风暴潮中发挥的功能,根据对风暴潮的分析分为冲击适应性、洪涝适应性和盐碱适应性;第三个角度为空间分布角度,探讨与风暴潮较直接相关的水岸公园、海滩、内陆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街道,分别阐述其发挥的不同功能;第四个角度为驱动因子角度,将研究范围拓展到与风暴潮适应性景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抽象系统,包括灾害风险评估和检测、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公众参与。然后文章以纽约作为案例,通过典型景观基础设施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以此检验前文的理论部分并做出补充。文章将弹性城市理论作为依托,指导景观基础设施应对风暴潮的策略研究,同时结合景观基础设施的特点拓展和延伸弹性城市的内涵,两者互为促进,并以实践为反思,指导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