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画像艺术是汉代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当时人们审美理想的表现。从汉画像艺术中我们能最直观也最深刻地领悟汉代人心目中的“理想乐土”。与先秦诸子表达的理想不同,也与西方伊甸园以及文艺复兴之后的乌托邦不同,汉代人追求的是一种神圣的理想乐土,在充满神仙幻境中又处处充满着世俗性。这一神圣与世俗交融的理想乐土,或许在中国古代的祭祀、神话、信仰中才能寻得,这在汉画像中的“神仙世界”的图像系统中最为典型地反映出来。在这一理想乐土中,汉代人营造出的是一个关于生存、生死的空间,一个神圣的空间,这不仅表现为宏观的墓室、祠堂空间,而且也表现为画像石上微观的仙境空间,当然还有仙境空间与墓室、祠堂空间的内外交流,而贯穿其中的是汉代人对天地人神关系的理解,对现实物理空间与幻想的精神空间的思考与描绘。这一空间不简单是一个物理上的空间,同时是一种文化上的象征性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了宇宙象征主义的逻辑。汉画像神话中的理想乐土就是一个“长生不死”、“长乐富贵”以及“长宜子孙”的世界,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一个审美的乌托邦的世界。对这一理想世界图像作审美的范畴的分析,可以概括地表述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说,这一图像反映的是汉代社会世俗与超越的统一;从审美本体的角度说,这一图像是怪诞与和谐的统一;从审美的根源来说,这一图像是一种审美乌托邦,反映的是人类根本的精神——乌托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