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道树作为公路绿化的主要树种,易遭受铅污染直接的危害。因此,本研究以香樟、深山含笑、栾树、鹅掌楸的1年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中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生长特性,综合评判其抗铅胁迫能力,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树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逐渐减少,而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却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铅处理后短期内先升高后降低,以香樟最为明显,其他三树种在处理后短期POD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幅度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随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两种抗氧化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低浓度的Pb促进其含量增加,高浓度的Pb使其含量逐渐下降。(2)铅胁迫下树种幼苗的受害情况不仅受浓度主效应的影响,还受树种×浓度、树种×浓度×时间交互效应的影响。在此次试验中,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尽一致,经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对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POD活性、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变化的研究,初步看出,香樟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强,深山含笑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弱,栾树和鹅掌楸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对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总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变化的研究,初步看出,香樟和鹅掌楸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强,深山含笑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弱,栾树介于两者之间。(3)从叶片外观来看,铅胁迫下叶片首先出现失绿现象。以1600mg/L铅处理最为明显,树种中叶片变黄以深山含笑为最严重,叶缘枯黄叶片脱落则以鹅掌楸最为突出。(4)低浓度的铅胁迫刺激多数树种幼苗的地径、苗高的生长,其中香樟受影响最大。但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各指标下降,其中深山含笑受影响最大。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苗高、地径变化不尽一致,经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对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苗高变化的研究,初步看出,香樟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强,鹅掌楸次之,栾树居于鹅掌楸之后,深山含笑的抗铅胁迫能力最弱;通过对4个树种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地径变化的研究,初步看出,香樟和鹅掌楸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强,深山含笑的抗铅胁迫能力相对较弱,栾树介于两者之间。(5)选择相对电导率、总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苗高差值、地径差值八项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四树种抗铅胁迫进行综合评判,得出4个树种抗铅胁迫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香樟,鹅掌楸,栾树,深山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