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烽火》(《呐喊》)是文学社、文季社、中流社、译文社联合创办的文学刊物。它创刊于“八一三”炮火中,那时的上海已成为抗战前线,许多出版机构被毁,许多报刊被迫停刊。在这种情况下四社同人自筹经费、义务写稿,为抗战“呐喊助威”。该刊作者阵容庞大、豪华,刊载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在上海出版期间发表了大量通讯、报告、诗歌及一些短篇小说、杂文和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有的表彰抗日军士的英雄事迹,有的则报道民众的救亡动态,还刊登了“鲁迅先生周年祭”特辑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刊物在广州复刊后,继承、发扬上海的编刊精神,仍以报告文学和诗歌为主,内容除了报道前线战局外,更多地反应了作家流亡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同时也表现了广州战局和沦陷前夕的情景。 该刊主编巴金先生曾多次带着稿件在敌机狂轰滥炸的上海、广州等地往返奔波,常在敌人轰炸的间隙编辑、校对,有时甚至是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也还在工作。在抗日战争这场全民族的战争中,巴金和四社同人联合文化界人士,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发出激情喷薄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