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发展和人口结构转变,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出现了“未富先老”的情况,老年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扶贫开发事业的新焦点,而尤以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更为显著。本文旨在通过测度我国农村老年群体贫困状况,分析其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我国农村老年群体贫困发生率,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提高老年群体晚年生活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的中心议题包括三个方面:(1)新形势下我国农村老年群体贫困现状及基本特点;(2)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陷入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独特性;(3)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减贫措施建议。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采用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AF多维贫困指数方法,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陷入多维贫困情况,并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我国农村老年贫困的结构性特点。其次,运用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从个人、家庭、社会福利制度三个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各维度贫困发生率的因素和城乡老年多维贫困致贫因素的异同。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结合各地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维度的贫困提出相应减贫措施建议。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近年来,在我国相关老年保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老年群体多维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尤其极端贫困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存在多个维度贫困的老年人大幅减少。第二,经济贫困和社交贫困在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中的贡献率较高,健康贫困和心理贫困贡献率相对较低。第三,在致贫因素中,个人层面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幼年时期贫困状况等变量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层面的子女数量及其经济支持、探望人次变量和社会福利层面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状况、社区服务供给状况显著影响着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发生。第四,与城镇老年群体相比,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的致贫因素的独特性在于,家庭层面因素对老人经济贫困的影响更为明显。第五,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护理制度、社区养老服务等保障措施对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降低多维贫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