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硕士生择偶现状——以武汉市七所高校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择偶相关理论,运用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汉七所高校女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系统的描述存在于“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状况,分析研究她们择偶困难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问题进行尝试性思考。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研究设计、结果分析、原因分析以及结论与建议五章。其中,“80后”女研究生择偶现状的描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择偶价值观和择偶行为两方面描述“80后”女研究生择偶现状,二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探究“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难的原因。其中,“80后”价值观主要从婚恋价值观、择偶动机和择偶标准三个层面进行描述,择偶行为是从择偶态度和择偶方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依据社会交换理论、择偶梯度理论和择偶进化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回归分析对“80后”女研究生择偶困境进行尝试性解释。   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80后”女研究生在择偶过程中,对自身的择偶问题置于不太重要的位置。同时,对待恋爱、婚姻等问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比较重视精神因素。另外,在择偶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比较高,认为自身在择偶市场拥有较好市场,对择偶对象的要求也比较高,并且自身评价越高,对择偶对象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在学历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苛刻。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80后”女研究生对自我评价越高,在择偶过程中越难寻觅到合适伴侣;对择偶对象的要求越高,则其择偶会越困难。另外,“80后”女研究生所持的“婚恋价值观”、“择偶动机”对其择偶会产生一定影响,择偶动机越理想,则越影响着她们的择偶。除此之外,父母对“80后”女研究生择偶过程的干涉,则其择偶难度会增加。  
其他文献
1999年我国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绝对数目和所占比重的增加,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解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已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剧,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看,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养老形式。然而,尽管居家养老具有重要地位,很多地
社会网络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国内外大量理论、实证研究都显示,社会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提供社会资源、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不但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
作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白银市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辉煌贡献的背后,却是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关键还在于,这一代价是由白银东大沟
近年来,老龄人口日渐成为我国人口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社会经济、社会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阶段,他们
“蚁族”,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在我国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并逐渐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