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肌损伤是内毒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0%,病死率高。本实验通过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溶液的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脱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DHC)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上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内毒素(LPS)模型组、DHC低剂量组、DHC中剂量组、DHC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射LPS溶液的方法,5mg/Kg,制备大鼠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模型。LPS模型组、DHC低、中、高剂量组均注射LPS溶液,NS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DHC低、中、高剂量组予尾静脉注射DHC溶液,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5mg/Kg、5mg/Kg、10mg/Kg,NS对照组、LPS模型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1h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血及心肌组织,采用酶学速率法测定血清心肌酶CK、CK-MB及cTnI各项指标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IL-1β、NF-κB表达情况。结果 1病理学观察表明,LPS模型组心肌组织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灶,DHC低、中剂量组与LPS模型组相比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炎性细胞及坏死灶明显减少,DHC高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2血清中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LPS模型组与NS对照组相比CK、CK-MB及cTnI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C低、中剂量组与LPS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HC高剂量组与LPS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测定结果表明,LPS模型组与NS对照组相比TNF-α、IL-1β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C低、中、高剂量组与LPS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结果表明,LPS模型组与NS对照组相比TNF-α、IL-1β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C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与LPS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NF-κB结果表明,LPS模型组与NS对照组相比NF-κB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HC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LP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大鼠,早期在1h就存在心肌损伤。脱氢紫堇碱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TNF-α、IL-1β的生成,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组织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