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时性和鲁棒性一直是信息传输过程中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对需求日益增长的流媒体信息来说,实时性和鲁棒性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流媒体信息传输时需要经过压缩编码处理,接收时进行解码处理,达到最终需要。多描述编码是解决实时性和鲁棒性的最好压缩编码之一,确保在不可靠信道上的信息传送。本文在H.264的片组编码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动态片组的多描述编码方案。该系统增加了动态片组交换器模块,根据一定的算法来确定宏块信息是属于主片组或者是次片组,主片组采用H.264的普通编码方式,而次片组由系统重新设计,通过运动矢量的时空预测、参考帧的选择、以及模式优化决策三个步骤实现。并且定义了三种情况下的容错机制:一个描述正常接收,另一个全部丢失;一个描述正常接收,另一个部分丢失;两个描述都存在部分丢失。实验仿真表明该系统不管是在单通道或者是在双通道的实验环境中,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本文在以三星的S3C2440芯片上的FL2440板子上设计实现了流媒体播放系统,该系统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采取不同的缓冲机制,服务器端采用的是动态缓存管理技术,为每一个请求成功的客户端独立开辟一个新的缓存队列,根据客户端的会话描述信息分配给客户端申请数据大小总量的缓存空间,然后把需要传送的数据附加在队列的尾部,同时,在缓存空间的首部会设置一个控制器,控制器按三种方式进行控制数据的发送,一是缓存块数目大于某一个特定的阈值,那么就以高于平均位率的速率发送数据块;二是缓存块数目小于另一个特定的阈值,那么以低于平均位率的速率发送数据块;三是正常的情况,以平均位率的速率发送数据块;客户端采用双缓冲队列的技术,这种技术是由两个队列来完成的,一个用来接收存放数据,另一个为播放随时准备的数据队列,播放操作每次从后者中读取播放信息,而前者将数据块不断的送向第二个队列的尾部,充分利用了流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资源,避免了浪费。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应用层出不穷,网络结构从传统的C/S、B/S模式,逐渐转向P2P、P2SP结构的应用模型。各种P2P,P2SP应用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在增加运营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