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影响的计量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尤为重要,已成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而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银行流动性会对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流动性充足的银行,能够更好地对冲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同时,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深化,均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从而使得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产生变化。因此,研究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到效果变得尤为紧迫,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基于上述背景,试图进一步研究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以及中国实际,简单分析了银行流动性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并提出了四个假说。接着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以2005-2014年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流动性会弱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效应,流动性越强的银行越能对冲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此外,银行规模会减小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而银行利率市场化以及影子银行的发展,均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冲击,从而加强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以及中国实际,给出了如下政策含义:第一,银行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合理控制银行流动性对商业银行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均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第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可以对流动性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银行实行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紧缩时期,对流动性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银行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充分考虑到在该过程中给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第四,影子银行的适度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若超出界限,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因此,应合理引导影子银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适度发展,尽可能减少风险。
其他文献
目前常用的制氮方式有变压吸附和膜分离两种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性能比较。
1994年,小额贷款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被引入中国。2000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始试行并推广小额贷款,中国小额贷款发展开始进入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导向的
<正>科技的发展,让许多原本珍贵的事物走下神坛,人类也曾以为只要有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撬动的行为,最后失重的或许是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
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微信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传播对时效性的要求,因而成为审计机关进行宣传和公开信息的重要途
白村江海战与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分别在唐朝与清朝末期发生的两场战争。通过对白村江战役和甲午战争的分析比较,透视中日两国分别对战胜自己的国家所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并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蓄热燃烧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燃烧领域开发并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的一项新型的燃烧技术.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工业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