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宽频电磁超材料吸收器和极化转换器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材料(Metamaterials,MMs)是由电磁谐振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一种新型人工合成材料,具有一些自然界中的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物理特性和现象。在众多已经被提出的超材料器件中,超材料吸收器能够将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波近乎完全吸收,而超材料极化转换器能够控制入射电磁波的极化状态。超材料吸收器和极化转换器具有厚度薄、重量轻、成本低以及易于与电子设备集成等优点,已成为雷达隐身、电磁兼容、无线通信以及远程传感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超材料吸收器和极化转换器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微波频段拓展到太赫兹频段以及光频段,其中多频段和宽频段的器件更具有应用前景。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数值仿真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频/宽频电磁超材料吸收器和极化转换器,另外对具有多种功能的超材料吸收器和极化转换器进行了探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首先研究了三种极化敏感的花瓣结构吸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旋转对称性的空心四花瓣结构吸收器(Quad-Petal Absorber 4,QPA4),实现了在16.6GHz和24.4 GHz处的完美吸收。该结构对入射电磁波的极化角和入射角均不敏感。最后,在自由空间中对样品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2)设计了一种极化可控的单频/五频段超材料吸收器,通过控制电磁波不同的极化方向,实现在单波段和五波段完美吸收之间的切换。所提出的吸收器对于TM极化波在6.64 GHz处具有99.8%的单波段吸收;而对于TE极化波在11.68 GHz,13.58GHz,15.48 GHz,17.38 GHz和19.28 GHz五个频段位置处均达到99%以上的吸收。此外,由于该吸收器具有对于最小和最大工作波长仅为1/48和1/140的超薄厚度,使其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吸收性能。另外,对吸收器的样品在不同极化角度和不同曲率半径的情况下进行了测量,验证了该吸收器的性能。(3)将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和完美吸收器结合到一个单元结构中,并在单元结构中合适的位置嵌入PIN开关二极管,通过控制开关二极管的通断状态,实现对极化转换和完美吸收不同工作模式的自由切换。仿真结果显示,当PIN二极管处于Off状态时,该结构工作在极化转换模式,在2.97-6.03 GHz频段范围内的极化转换率均在90%以上;而当PIN二极管处于On状态时,工作在完美吸收模式,在2.56-7.62GHz范围内的吸收率均为90%以上。最后,我们采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对该结构的性能进行了验证。(4)基于光敏硅和二氧化钒的复合超材料,设计了两种工作在太赫兹波段的多功能非对称超材料极化转换器。转换器结构I对于正向和反向入射的电磁波能够实现两个不同的宽频段线极化转换,并且当外部激励条件不同时,正向入射和反向入射时的工作频段可以进行交换。而转换器结构II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可以分别工作在正向反射式线极化转换、正向透射式圆极化转换和反向透射式线极化转换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发展,超冷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原子相比,分子拥有更加丰富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极性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以及长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使得其可通过外场进行分子内态操控。这些特性使得超冷极性分子成为实现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以及量子模拟的良好载体。稳定分子态的制备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前提。最低振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由于其势阱深度较深,不会弛豫到更低的能态,分子性质较为稳定,且基
由于拓扑物态具有对细节不敏感、不怕噪声、抗干扰等优势,在1980年拓扑物态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四十年间,对于新奇拓扑物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近代物理学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2010年,T.Kitagawa首次提出离散时间量子随机行走(离散时间量子行走)是研究拓扑物理的一个通用、简洁的量子模拟平台。由于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具有可调控性强、形式简单、拓扑物理丰富等优点,利用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去模拟各种新奇的拓扑物理
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强吸收、单光子发射等),从而在量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导带电子集体振荡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会对入射光场产生显著的局域限制增强(达到纳米量级的空间限制)。这种局域等离激元共振还可以通过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间距和表面修饰等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相比于单分子和量子点等发光体
高压物理科学是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高压可以使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等特性发生改变。高压相变和超导电性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生物、化学、工业以及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材料的高压行为,采用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从头算法,研究了以下内容:金属Hf的结构、弹性、声子谱、电子、热力学性质和超导电性等特性,以及高褶皱二维蜂窝结构铪烯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超导电性;等原子比的Ti Zr、T
本文我们将用流形上的Minimax原理,定量形变原理等方法来研究如下基尔霍夫型方程其中Ω>0,b≥0,N≥ 3,势函数V和非线性项h满足适当条件.如果上述问题存在非平凡解,并且解的L2-范数是给定的正常数,我们称具有此类性质的解为约束态解.当b=0时,上述方程是经典的薛定谔方程.它有广泛的物理背景,震动趋于平衡,热传导趋于稳定以及保守场都可以归结为这样的方程.当b≠0时,作为基尔霍夫型方程,在物理
在多体物理和许多量子材料的研究领域里,超冷气体已经成为有效便捷的工具。超冷气体具有大尺度、可控制、可观测的物理性质,因此被用来研究许多无法直接被观测的微观世界。目前火热的量子模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旋轨道耦合、量子相变、光镊与原子阵列、非平衡态物理、低维量子气体等。本文首先介绍制备87Rb BEC的实验装置和相关技术。实验上通过暗磁光阱提升一级磁光阱的相空间密度和原子数,接着运用13对相互交叠的
里德堡是主量子数很大的原子,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在量子信息处理、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以及多体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里德堡原子相邻能级间隔小(~n-3),能级密集,相邻能级具有很大的跃迁矩阵元(~n2),对应的跃迁频率可以覆盖毫米波甚至是厘米波,跃迁波长远大于超冷原子样品的尺度,满足了超辐射的触发条件,超冷里德堡原子系综成为研究超辐射效应的理想系统。超辐射效应是一种相干自发辐射,是大量原子或分
纳米科学因其在纳米电子器件的研究中追求微型化、便捷式、低能耗等,近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研究者在理论和实验上突破一个个极限。特别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著名物理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及安德烈·海姆在实验上通过撕胶带的方法首次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了石墨烯样品,两人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的成功制备打开了二维材料研究的大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二维材料被发掘探索,它
非局部抛物型方程在热黏性理论以及热敏电阻等物理问题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考虑了几类典型的非局部抛物型方程解的爆破现象.通过构造一些合适的辅助函数,使用微分不等式技术和Sobolev嵌入定理,获得了解整体存在或在有限时刻爆破的准则.当解发生爆破时,得到了爆破时刻的上界.通过运用Sobolev嵌入定理得到爆破时刻的下界.由于爆破时刻的上下界可以给出可控时间,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在现代数学中应用广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数阶微分(差分)方程解的研究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一个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医学图像处理、定量金融、人口流动、神经网络和大型气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分数阶方程解的定性研究及应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几类典型的分数阶方程(系统),利用不动点定理、分数阶比较原理、上下解方法、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微分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