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阜仙钨矿又名湘东钨矿,是国内知名的老矿山,伴随采掘生产的进行,目前已存在远景储量不足、保有储量危机的问题,进入了资源危机状态。因此,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快速寻找和发现隐伏矿床矿体,扩大储量规模,为矿山企业摆脱困境和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本文从邓阜仙钨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入手,通过分析矿区地层、岩体和断裂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在结合矿脉空间分布规律和矿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该矿的成矿模式;利用以前找矿的经验和地、物、化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和边深部进行钨矿资源的找矿前景分析和预测,找出有工业开发的潜力靶区,为矿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工作主要取得成果如下: 1.通过对邓阜仙钨矿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在区域上处于构造复合部位,构造活动持久而强烈,因而也为成矿提供理想的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2.通过对矿石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表明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片状–鳞片状结构、充填(填隙)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乳浊状结构、细脉状结构等;常见的矿石构造有条带状构造、角砾构造、晶洞构造等。 3.通过对前人已有关于邓阜仙钨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的对比研究,结合本次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成果,认为邓阜仙花岗岩体的主要成矿期是燕山中期和晚期,矿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按一定规律分布。 4.通过对邓阜仙钨矿所在地区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建立了该区钨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认为本矿具有多次成矿、逆向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有伟晶岩型、高温热液型、高-中温热液型。 5.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邓阜仙钨矿区主要找矿标志的系统总结,根据本次研究工作成果,结合坑内水平钻探工作所揭示的实际情况等,优选出了三个找矿靶区。并对靶区内今后的物探工作和生产时间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了生产过程中加强―摸边探底‖工作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工作有关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优选的成果,还有待于后续物探工作和生产实践的验证,限于时间和本人的认识水平,研究过程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甚或缪误,敬请阅者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