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算能力是数学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时期。为了解三年级学生万以内加、减法(二)运算能力现状,根据课标要求,并且依据林崇德教授的数学学科能力模型以及有关思维的理论编制了测试卷,以山西省忻州市某小学2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spss23.0数据统计及质性分析得到了下列结果:1.运算能力整体表现:三年级学生在万以内加、减法(二)中运算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男女学生运算能力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女生成绩要好于男生。2.运算能力具体表现:高、中、低三组学生在加法竖式计算中,不受进位次数增加的影响;在减法竖式计算中,受退位次数增加的影响较小,会受被减数含0个数的影响。3.运算中思维品质表现:在学生运算思维品质表现中深刻性表现最好,创造性表现最差;男女学生思维品质表现没有显著差异,女生思维品质整体表现要好于男生;各思维品质之间相互联系,且与思维品质整体表现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4.影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水平发展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关于学生心理方面的短时记忆的影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和缺乏优良的思维品质,以及非智力方面的运算兴趣和运算习惯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等的影响和教材编排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对提高学生万以内加、减法(二)的运算能力提出了如下建议:注重算理教学,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分析和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