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政治哲学视角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伦特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曾受到纳粹种族迫害身陷集中营,她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了她思想的形成,其中对“罪恶”问题的思考更成了她思想的核心,一段时间她都致力于研究极权主义的邪恶问题,并完成了《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根本的恶”概念,这种与极权主义制度同时出现的“恶”使人成为了“多余的”,消除了人的自由性和复数性,并超出了一切人类可理解的程度。   然而阿伦特在1961年参加了耶路撒冷的审判,见到前纳粹高官艾希曼后,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认为那些骇人听闻的犯罪背后可能只是出于一些肤浅、平庸的动机,并提出了引起广泛争议的“平庸的恶”观念。她发现恶的背后动机一点也不凶残,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普通人性弱点,这种空洞的、肤浅的邪恶也打破了恶的神秘性。像艾希曼这样的人把服从上级命令视为最高准则,纪律已经取代了道德责任,成为最高的美德。她认为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没有深度,只有善才有深度,才是本质的。恶的平庸仅是说明恶的性质,并不代表平庸的恶的危害是微不足道,它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是具有毁灭性的。   本文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于拒绝深化专制的邪恶,认识普通人所引发的集体的罪恶同样具有毁灭性,从人性的层面考虑政治、道德领域的集体与个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阿伦特“平庸的恶”研究,让现代人证实历史并且,勇于面对民族历史上的丑陋的一页,让当代人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集体罪恶的再次发生。本文也试图以政治哲学为视角论证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家庭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这个时代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更趋向于科技实力的比拼。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在各国经历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