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伦特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曾受到纳粹种族迫害身陷集中营,她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了她思想的形成,其中对“罪恶”问题的思考更成了她思想的核心,一段时间她都致力于研究极权主义的邪恶问题,并完成了《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根本的恶”概念,这种与极权主义制度同时出现的“恶”使人成为了“多余的”,消除了人的自由性和复数性,并超出了一切人类可理解的程度。
然而阿伦特在1961年参加了耶路撒冷的审判,见到前纳粹高官艾希曼后,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认为那些骇人听闻的犯罪背后可能只是出于一些肤浅、平庸的动机,并提出了引起广泛争议的“平庸的恶”观念。她发现恶的背后动机一点也不凶残,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普通人性弱点,这种空洞的、肤浅的邪恶也打破了恶的神秘性。像艾希曼这样的人把服从上级命令视为最高准则,纪律已经取代了道德责任,成为最高的美德。她认为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没有深度,只有善才有深度,才是本质的。恶的平庸仅是说明恶的性质,并不代表平庸的恶的危害是微不足道,它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是具有毁灭性的。
本文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于拒绝深化专制的邪恶,认识普通人所引发的集体的罪恶同样具有毁灭性,从人性的层面考虑政治、道德领域的集体与个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阿伦特“平庸的恶”研究,让现代人证实历史并且,勇于面对民族历史上的丑陋的一页,让当代人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集体罪恶的再次发生。本文也试图以政治哲学为视角论证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