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首次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社会各界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当前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不得不研究农村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农村问题在整个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实现大众化。因此,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首先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来论述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并从现实和历史两方面阐述其可行性。其次,通过内外因比较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所面临的困境,从宣传普及、人才建设、机制构建、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婚姻”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存亡直接关系着家庭的稳定。婚姻的死亡意味着家庭的解体,进一步会引发一系列小到影响家庭关系、大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关系论,将行为理论化为场域、资本以及惯习之间关系的结果,这种理论超越了社会实践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打破了客观与主观的二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农村”概念便已经进入党和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己成为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的素质发展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这既不符合人
本文对国内现行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进行了改进 ,包括 :饱和浸提液的制备、浸提剂的筛选、测定方法的改进等 .实验结果表明 :新方法与代表性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比较 ,提高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信任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要想获得农民的支持与拥护,提高行政效率,塑造农民的政治信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