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通过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强调了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随着内控信息的披露由自愿性过渡到强制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而作为公司治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委员会,其作用的发挥也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整理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文献,以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依据,以2012-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Logit模型,分别对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成负相关关系,但该关系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需要对其进行更具体更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也就是审计委员会中拥有财务专长成员占成员总数之比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越强,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也就是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成员人数占总人数之比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越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专业性与内控缺陷严重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由于本文选择的是在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阶段背景下的样本,样本数据较之前的研究更新更规范,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