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力下NiTi合金力学特性和相变波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Ti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典型的相变材料,相变可引起材料强烈的非线性,对其力学响应和应力波形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复合加载下NiTi合金的准静态和动态相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NiTi合金薄壁管中的复合应力相变波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利用MTS实验装置,对NiTi合金在不同加载路径(拉、压、扭以及复合加载)和不同温度(28-150℃)下的准静态相变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呈现明显的伪弹性效应和拉压不对称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变起始应力逐渐增大,伪弹性效应和拉压不对称性逐渐减弱。当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拉压不对称性消失,材料基本呈现弹塑性状态。通过实验曲线确定了NiTi合金的相变临界参数,在σ-τ应力空间中对三种常用的宏观相变临界准则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它们各自的适用性。最后对NiTi合金实心圆轴试样在纯扭转实验过程中的剪应力和剪应变的计算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并对复合加载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正。  采用一种基于Hopkinson压杆的压剪复合加载实验装置,对NiTi合金在压剪复合加载下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对NiTi合金材料进行了不同倾斜角度的准静态压剪实验,验证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对NiTi合金进行了不同倾斜角度、不同速度下的压剪冲击加载实验,并给出了动态不同应变率下NiTi合金的相变临界点在σ-τ应力空间的分布。采用一个合适的动态相变临界准则,对实验得到的相变临界点进行了预测,发现NiTi合金材料存在应变率效应。在390-860s-1纵向应变率范围内,NiTi合金材料的相变临界点的应力随应变率增加明显。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和高速摄影分别跟踪拍摄了准静态和动态实验过程,根据不同时刻实验照片的对比,发现实验中试样和斜端面垫块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说明实验结果是的可靠的。  采用考虑静水压力与偏应力共同作用的相变临界准则,构建了增量形式的相变本构关系,建立了薄壁圆管中复合应力相变波的控制方程。通过特征线理论求解出了相变快波和相变慢波,并在σ-τ应力平面上给出了相应的复合应力路径图。由于静水压力的影响,相变区可分为三个区域,其中τ轴和初始及后继相变临界椭圆顶点所围成的区域是传统弹塑性材料所没有的,加载最终状态在该区域或通过该区域的应力路径的相变复合波形可能有新的变化。以NiTi合金薄壁圆管为例,对两种典型的应力路径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复合应力相变波信号。若只考虑相变临界准则中的应力项,则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形式一致,因此可将得到的相变材料中的结果可以推广应用于符合该模型的其他材料,比如岩土材料。  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分离式压扭Hopkinson杆实验装置,实现了薄壁长管的压扭复合加载。对不锈钢薄壁管进行了压扭复合加载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塑性快波和塑性慢波信号,并采用粘塑性模型对信号做了定量分析,验证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采用NiTi合金薄壁管的材料参数,对预扭纵向冲击加载下NiTi管中的复合加载路径和相变复合波信号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设计NiTi管的压扭实验提供了支持。对NiTi管分别进行了相变临界面内和相变临界面外的预扭压缩复合加载实验,并在应力空间中对复合加载路径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管中纵向信号的应变平台和相变慢波的区分不够清楚。由于实验所用NiTi管存在相变临界应力较高,破坏应变较低等问题,同时还具有拉压不对称性,若要获得理想的复合应力相变波信号,还需改进实验装置为拉扭复合加载或通过热处理降低NiTi合金管的相变临界应力。
其他文献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的定期巡检时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航拍越来越多被用到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本文是对输电线路运行单位现有的无人机所拍的图像,研究了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的有关技术,为实现利用无人机进行自动巡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基于仿生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状态检测已经成为了当前“智能坚强电网”的最重要课题,对提升现有电网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
分形几何学作为研究复杂不规则构形的重要工具,为解决非线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断裂领域内,由于诸多材料的断面被实验证实具有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理论的分形断裂力学研究成为新兴的重要学科。然而,深入研究分形断裂力学时,发现在测度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和困惑。泛形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形应用上的困难,在断裂问题的表征上也是合理的。本文以泛形理论为基础,研究含裂纹构件的断裂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