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ZSM-5和Ni-Co/HZSM-5催化剂催化提质松子壳热解气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化石能源不断变少,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环境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关注,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兼具传统化石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的优势,有望成为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据研究结果显示,生物质能占世界总能源的14%,在未来全球近1/3的运输燃料可由生物质和其他废料供应。廉价和环保的特性使生物质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原料的主要来源。催化热解是一种热化学转化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商业上可行的途径,可以从多种生物质原料中生产生物油。本文利用农业废弃物松子壳,通过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工艺实现松子壳中生物质能的回收和利用。本课题对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工艺流程中的催化温度(500~800°C)、催化压强(0.1~0.6MPa)和催化剂种类(Ni/HZSM-5和Ni-Co/HZSM-5催化剂)进行优化。通过研究产物得率、生物油理化性质和合成气理化性质,分析常压催化和加压催化反应机理的不同之处,确定了常压和加压条件下的最优工艺流程。并与前人研究对比,分析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工艺的催化效果,进行催化生物质热解气与催化生物油工艺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压催化下催化松子壳热解气最佳工艺流程为:松子壳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1,热解温度为500°C,催化剂为Ni-Co/HZSM-5,催化温度为650°C。经分析发现催化后产物的总能量得率高达98.78%,生物油和合成气的热值分别为33.92 MJ/kg和18.97MJ/m3。加压催化下催化松子壳热解气最佳工艺流程为:松子壳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1,热解温度为500°C,催化剂为Ni-Co/HZSM-5,催化温度为500°C,催化压强为0.6 MPa。经计算发现催化后产物的总能量得率高达99.38%,生物油和合成气的热值分别为34.63 MJ/kg和20.34 MJ/m3。通过与前人研究对比发现,松子壳生物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Ni/HZSM-5催化剂对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较高,所以Ni/HZSM-5催化剂适用于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同时,Co的加入也增强了C-O键的裂解,促进了酚类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反应,致使Ni-Co/HZSM-5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Ni/HZSM-5。另外,从对比分析催化松子壳生物油和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工艺来看,催化松子壳热解气可以使热解阶段产生的H2、CO和CH4,参与催化阶段的加成和烷基化反应,导致催化松子壳热解气产生的生物油的理化性质优于催化松子壳生物油工艺,这是两种工艺的本质区别。综上所述,催化生物质热解气优于催化生物油工艺。
其他文献
当我们谈及第四代导演的时候,一般都注目于在此期间崛起的女导演群体,但学术界惯将她们纳入一个总和来做集体性研究,有关个人的研究除代表性人物张暖忻、史蜀君以及王好为外,其余的基本上还处在一个相对沉寂的状态。因为她们一边是根基极厚的三代老前辈,另一边则是迅速崛起的“第五代”新秀,所以在这尴尬之余便留下了一片“空窗期”。事实上,“第四代”导演为新时期电影的繁荣做出的贡献的确不可低估,“十年”的特殊际遇使她
邻体干扰(Neighborhood interference)是影响树木生长与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本文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简称官山大样地)为研究平台,选取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阔叶树种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根叶是树木最重要的营养器官,根叶性状可塑性反映树木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造林树种选择及其混交模式是南方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典型退化红壤区于1991年营造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马纯)、湿地松(P.elliottii)人工纯林(湿纯)、湿地松和木荷初植混交林(湿混阔)、2008年木荷(Schima superba)补植马尾松纯林形
幽默感作为应对压力和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机制,与情绪影响的各方面有关,也是社会能力的一个方面。鉴于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国人对于幽默感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往关于幽默感的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而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幽默感相关研究较少,其中关于初中生幽默感的探讨更是屈指可数。本研究欲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背景对幽默特质初中生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及其效果进行考察,进一步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结合必不可少。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理论创新。然而国内大多数学者进行的多为学理研究,缺少类似于国外的这些实证研究:例如从不同的数量关系佐证假设,同时将实证研究的维度扩大至学校类型、父母信仰、种族地位等。为更好地促进本土家校合作实证研究的完善,本研究以某两个特定学校为样本进行调研,选择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
目前,我国油茶果机械化采摘难题尚未解决,主要存在采摘效率较低、漏采率及花苞损伤率较高、现有采摘设备难以在缓坡地带连续性工作等技术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林果机械化采摘设备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我国油茶果机械化采摘设备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液压驱动式油茶果采收装置。在三维软件Solid Works中建立了液压驱动式油茶果采收装置的虚拟样机三维模型,并借助ADAMS软件和ANS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化教育,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以2019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为主要制度遵循,以井冈山XX教育基地的团干部教育培训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教育培训尤其是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文献资料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运用培训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理论模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柯氏四级评估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证研究方式,在分析井冈山XX
稻米作为最基础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上身居首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对稻米的需求特别大。黑龙江省人口众多,水稻作为第二大粮食产物已具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每年黑龙江省水稻的种植面积在全国身居前列,2018年全省水稻的种植面积4073.7万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的四分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稻米价格波动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预测,能够为稻米种植者、稻米加工企业和
为了探明不同抗旱性苦荞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和内源激素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抗旱的关系,进而为抗旱品种的筛选及干旱胁迫下苦荞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称重控水、密集取样(每10天取一次样)的方法,研究了正常供水和重度干旱对不同抗旱性苦荞‘迪庆苦荞’和‘黑丰1号’全生育期内植株形态指标、生理生态指标、内源激素以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条件下均导致苦荞根冠比、根系MDA(Malon
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受啶虫脒污染的植物花粉、花蜜会被采集蜂以食物的形式运回蜂巢,甚至在对植物喷雾啶虫脒的过程中还可能以雾状形式传播进入到附近的蜂群内,导致蜂群中的所有蜜蜂个体都会间接地暴露在啶虫脒环境中,对蜜蜂生存产生威胁,特别是蜜蜂幼虫和幼蜂。本研究以西方蜜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蜂幼虫和成虫饲喂含啶虫脒的糖溶液来研究其对工蜂幼虫发育及成年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