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学警悟》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编纂的一部丛书,收录了汪应辰《石林燕语辨》、程大昌《演繁露》、《考古编》、马永卿《懒真子录》、陈善《扪虱新话》和俞成《萤雪丛说》六部笔记,保留了这些笔记一些宋本的特征。同时,《儒学警悟》所收笔记皆属于考据类笔记,正可见出南宋时笔记小说的学术化、考据化转向。此书是研究南宋笔记的重要文献。本文在绪论部分对《儒学警悟》丛书的版本和流传做一说明,并综述前人对《儒学警悟》丛书及其所收录的笔记的研究情况。在正文中则对《儒学警悟》所收六种笔记分别考论。第一章,《石林燕语辨》是《石林燕语》的勘误之作,《儒学警悟》本在《石林燕语辨》流传上具有重大意义,并通过分析《石林燕语辨》在内容上的特色来揭示此书的价值。第二章主要研究程大昌的《演繁录》和《考古编》,先对两部笔记的版本流传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程大昌笔记中所体现出的学术化倾向,并将此作为宋代考据类笔记发展的重要线索,最后本章结合程大昌的诗词创作,论及他作为一个理学家在笔记中表现出的文学创作思想。第三章讨论马永卿的《懒真子录》,主要结合他与元城学派的渊源,来观察他在创作笔记时特别严谨详实的态度。第四章从内证出发,对《扪虱新话》的作者陈善的生平、交游重新进行梳理考证,廓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偏见,对《扪虱新话》的诗学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兼论及《扪虱新话》中反映出的陈善的经学、史学、佛老思想。第五章研究俞成所著《萤雪丛说》,通过梳理俞成的生平,揭示他作为《儒学警悟》重要编者的身份,同时对之前研究稀少的《萤雪丛说》在版本和内容上加以研究。最后,本文在结语中利用福建方志材料,对参与编纂刊刻《儒学警悟》的人员生平加以考证,希望廓清《儒学警悟》编纂刊刻的过程,并讨论俞鼎孙、俞经等人在编纂我国第一部丛书时选书的标准和刊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