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一大社会问题。道德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一直倍受关注,无论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是从道德与犯罪关系的论证上看,道德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可以通过道德预防来对犯罪进行预防,预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发生,是通过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采取社会性、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制止、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达到防止、消除与减少犯罪的目的。现实中预防犯罪主要通过犯罪预测、道德预防、社会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警察预防以及刑罚预防等基本途径来实现。其中道德预防在预防犯罪中具有重要意义,道德预防从犯罪的根源入手,可以把犯罪扼制在萌芽之中;同时还具有社会调控的功能,能对对整个社会、阶级对其成员的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同时也能影响、激励、监督和批评社会成员的作用,起到有效的预防犯罪作用。通过研究预防犯罪的基本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道德预防犯罪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理论对预防犯罪的意义。国内关于预防犯罪主要以古代儒家的“以德去刑”、“人性善恶”和墨家的“兼相爱”的理论为主,通过对以上三个理论的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古代道德在于预防犯罪中的意义,以及对当代预防犯罪的相关启示。国外预防犯罪的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对斯宾诺莎和卢梭两人有关预防犯罪的思想进行分析阐述。在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中,道德和犯罪及其他社会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变动都会引发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对我国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缺失及成因分析,总结出当前预防犯罪中在道德调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思想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存在漏洞,家庭德育存在不当,以及自身修养不足等问题,从具体问题中分析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得出主要原因有:矛盾冲突和价值失范;市场管理存在漏洞;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忽视了道德和法律教育;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文化道德素质不高;以及个人自身道德思想浅薄等原因。道德教化的个别性是由道德水平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因此要“因材施教”。由于德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习得养成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命历程也不一样,因而道德水平必然存在差异,就应该区分在提高道德素质、修养时采取的措施。通过对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缺失及成因分析,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概括出相关预防犯罪的道德决策,通过净化社会文化道德;环境加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学校改变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学校环境,树立优良学风;家庭转变教育思路,稳定家庭结构,树立典范作用等;个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良好个性特征,注重自我调节等方面来阐述预防犯罪中道德预防的做法。建立符合当今社会的体制、经济结构、文化等道德体系,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赋予道德以新的内涵。不能因为道德教化的过程缓慢,而动摇对预防犯罪功能的信心。由于道德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性追求,也是一种意志自律,所以达成这一境界的路程是非常漫长的。上古以舜之仁智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尚各花去一年时间,今天想要完成一个系统化的道德教化工程又岂止一年半载。我们为了寻求人性完善、生活幸福的,认识和坚定了道德对于预防、控制犯罪的作用,不能因过程的漫长和艰辛成为羁绊,因此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不懈努力。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直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和宣传活动,推动关于预防犯罪的进程,为我国预防犯罪工作打好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