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裂缝问题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密切相关,裂缝已经成为混凝土坝病变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开展混凝土断裂特性的研究对大坝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工程中,拱坝稳定性强、抗震性能好,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是一种不甚规则、变厚度的三维空间壳体结构且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此时平面问题假设不能应用于拱坝的断裂分析中。此外,由染色试验发现,裂纹轮廓及扩展轨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问题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密切相关,裂缝已经成为混凝土坝病变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开展混凝土断裂特性的研究对大坝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工程中,拱坝稳定性强、抗震性能好,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是一种不甚规则、变厚度的三维空间壳体结构且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此时平面问题假设不能应用于拱坝的断裂分析中。此外,由染色试验发现,裂纹轮廓及扩展轨迹都是几何不规则的,但传统的二维模型及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裂缝前沿的非线性分布。因此,建立三维裂缝扩展路径的扩展准则以及预测三维裂缝在各种可能条件下的扩展过程,对保障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从混凝土试件角度出发,以Ⅰ型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维裂缝扩展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不同厚度混凝土试件三点弯曲梁试验本试验以厚度为变量进行三点弯曲梁试验研究。试件长度为500mm,跨度为400mm,高度为100mm,缝高比为0.3,厚度分别为40mm、80mm、100mm、120mm及160mm。通过试验可以直接获得试件的起裂荷载、峰值荷载、临界裂缝长度以及完整的荷载-加载点位移曲线(P-δ)与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曲线(P-CMOD)。试验发现在试件厚度变化时,双K断裂韧度及临界裂缝扩展长度几乎都不存在明显的厚度尺寸效应。根据P-δ曲线计算得到试件的断裂能,发现在本试验定量计算和研究范围内,当试件厚度大于100mm时,断裂能随试件厚度的增大而增大。(2)多阶段裂缝扩展染色试验对厚度为40mm、80mm、100mm、120mm、160mm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三点弯曲梁染色试验,得到不同荷载水平下的裂缝扩展轨迹。考虑到混凝土呈碱性的性质,选用酚酞酒精溶液作为染色剂。选取裂缝扩展过程中的6种荷载水平进行染色,由染色结果可知:对于同一厚度试件,随着裂缝的向前扩展,试件表面和试件中心处的裂缝扩展长度差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于不同厚度试件,当试件厚度B≥80mm时,裂缝前沿扩展轨迹是不规则的,但当试件厚度B=40mm时,试件内部不同位置受厚度边界影响较为一致,裂缝前沿扩展轨迹近似为一条直线。(3)基于厚度边界效应的三维裂缝扩展数值计算引入虚拟裂缝模型及以起裂韧度为基础的裂缝扩展准则进行裂缝扩展全过程模拟分析。为了反映出厚度边界的影响,基于混凝土断裂能的边界效应模型,本文提出考虑厚度边界效应的双线性软化曲线及考虑厚度边界影响的起裂韧度三线性模型。采用APDL命令流建立不同厚度试件的半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裂缝尖端附近的网格进行局部加密。基于本文提出的相关模型,对三维裂缝扩展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试验与数值的P-CMOD曲线、裂缝扩展轨迹,验证了本文所提理论模型的合理性。(4)数值计算中软化曲线的影响分析本文基于两种软化曲线进行三维裂缝扩展数值验证。两种数值验证方法分别记为数值1和数值2。由P-CMOD曲线对比可知,数值1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对比裂缝前沿的扩展轨迹,发现数值2的扩展轨迹接近于直线,无法反映出裂缝前沿的扩展不均匀性。此外,对于同一厚度试件,数值2未出现表面与中心裂缝扩展长度之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染色试验结果相差较大。综上所述,由P-CMOD曲线及裂缝前沿扩展轨迹对比,发现本研究中数值1所采用的软化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更接近裂缝扩展的真实情况。
其他文献
水电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坝建设则是水能开发的重要基础,其中面板堆石坝因其造价较低、复杂地形适应性强、综合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高坝建设的重要坝型。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了猴子岩(223.5m)、拉哇(239m)、茨哈峡(254m)、古水(305m)等一批高面板堆石坝工程,标志着我国面板坝建设正向300m级特高坝迈进。但坝址区地震频发、强度大,时刻威胁高
三峡工程是一座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生态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水利枢纽。三峡水库入库流量的预报对于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寸滩以上的上游来水、武隆以上的乌江来水和三峡区间侧向入流三部分共同组成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其中区间入流部分汇流速度快,洪水形成后直接注入库区,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优化调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三峡区间作为研究区域,开展气象水文耦合的洪水预报研究,本文的主
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威胁了生态环境的安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我国水利发展、规划的迫切需求。三江平原是我国国家粮食基地和湿地的重要分布区,但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未来区域水资源演变特征对保障农业、湿地生态环境用水极为重要。为此,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区域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耦合利用地表水模型和地下水模型对流域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同时,为科学认
我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川滇新藏等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山高谷深、地形条件复杂,且地震烈度高、交通不便,给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带来很多挑战。众多坝型中,面板堆石坝具有对地形地址条件要求低、安全性高、投资成本小等优势,非常适合西部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被诸多工程设计方案所采用。一旦大坝在强震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大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至关重要。数
我国是缺水大国,同时也是受洪灾侵袭较为严重的国家,将原本可能成灾的洪水资源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思路。洮儿河流域下游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同时也分布着国家重点湿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用水在区域用水中占比过大,不仅威胁了河湖的生态安全,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超采。本流域的降雨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多以洪水的形式汇入嫩江,通过蓄滞手段,将洪水存蓄起来,解决流域内的缺水问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为解决太阳能集中供暖资源季节性不匹配矛盾,水池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技术可以将非供暖季的太阳能储存在长期蓄热水池中,在供暖季进行取用。然而,单一水池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在供暖中后期蓄热水池内水温低于供暖温度工况下,集热器提供的热量进入大容积蓄热水池不能有效提升水温,导致系统太阳能利用率降低;同时,该系统投资成本高,在不同气候区的技术经济适用性尚不明确。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我国建设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联合优化调度需要同时兼顾供水和受水流域水库(群)的防洪、供水、发电、生态环境等目标要求,难于求解与决策。目前,跨流域引水工程调水决策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现存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调度所建的模型过于复杂,决策预见期过短,操作比较繁琐,不便于实际应用。水库年内入库径流的丰枯特性往往与丰水期入库径流的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与水资源供需矛盾并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的重要举措。利用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对水库开展汛期起调水位动态控制,是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降雨预报信息的利用,可进一步延长预见期,有效发挥库群的库容补偿作用。然而,预报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从而给水库和下游带来防洪风险。为此,本文以清
洪水灾害作为自然界最常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洪水预报作为最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影响流域产汇流特性,降低了原有洪水预报方案的预报精度。本文以桓仁水库为背景,开展下垫面变化条件下流域洪水预报研究。首先分析桓仁水库原预报方案及存在问题,然后研究洪水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瓯江口地处浙江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河口附近多优良港口码头,航运业发达。除此之外,海产品养殖、鲨鱼产品加工、船舶制造以及旅游业日渐繁荣。伴随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瓯江口浅滩围垦工程围绕温州浅滩展开,预计可增加土地面积88km2。工程实施会改变原有水动力环境,进而影响盐度分布与泥沙输移。如何保证工程建设的同时水环境免遭破坏是当下海岸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加之瓯江口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该区域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