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功能障碍,肾损害大于3个月。判断慢性肾脏病有两个诊断依据,符合其一即可:第一,肾脏损伤持续三个月以上,病理切片异常或者肾脏指标异常,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值下降皆可;第二,GFR<60ml/min,且持续三个月以上,有或无肾损伤皆可。中医虽无慢性肾脏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点,辨证论治,可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优势,延缓CKD的恶化,甚至恢复肾脏功能。中医在慢性肾脏病的辩证论治中,将证型分成了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俱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水气证、浊毒证),其中气阴两虚证在慢性肾脏病中最为常见。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中药对于该病的疗效预测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预测患者后期的恢复情况,进而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本研究使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中医临床症状进行预测,使用灰色预测模型(GM)对GFR值等实验室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马尔可夫预测模型与GM结合后,使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精度无法达到要求的GM进行修正后再进行预测,然后将这三种预测模型应用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数据的预测中,综合预测并分析患者用药后的疗效。研究目的:以符合预测条件的数据为数据基础,探索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尝试将其引入中医药领域构建中医药疗效评价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基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及要点,筛选符合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数据要求的临床症状时间序列,基于临床症状时间序列及状态转移情况构建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模型的精度准度进行检验,对患者后期的状态变化进行预测,对状态转移规律进行分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及要点,筛选符合灰色预测模型数据要求的实验室数据,基于数据时间序列,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预测精度优良的灰色预测模型对实验室数值的后期进行具体数值的预测;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要点,对精度较低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基于实验室数据构建的精度较低的灰色预测模型当中,进行区间及数值走向的预测。研究结果:以66名患者共166条症状为数据基础,构建了 166条症状的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将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对比,相符的有121个(概率为72.9%),具有可信赖的预测精度。将166个临床症状经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后,可预测出该中药试剂对于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临床症状的好转率为腰酸乏力(44%)、气短懒言(50%)、易感冒(55%)、自汗盗汗(78%)、咽燥咽干(58%)、手足心热(72%)、头晕耳鸣(71%)、目睛干涩(50%)、夜尿多(50%),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临床疗效,得到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以76名患者的GFR值为数据基础,构建了 GFR值的灰色预测模型,当中以11名患者的GFR值时间序列为数据基础,构建出GFR值的灰色预测模型符合精度要求,即预测具体数值的模型精度要求。预测11名患者的GFR值的后期数值,可得出结论服用该中药试剂后,有10名患者的GFR值在上升,肾脏功能恢复,1名患者的GFR值下降,得出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在灰色预测模型构建过程中,以预测精度偏低的65名患者的GFR值为数据基础,构建出的灰色预测模型,引入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将65名患者的GFR值经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后,有35名患者的GFR值呈上升趋势,有15名患者的GFR值保持稳定,有10名患者的GFR值呈下降趋势,得出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研究结论:本研究中,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预测出患者临床症状在未来某一时刻的情况和状态转移规律,灰色预测模型在精度达到要求时可预测出具体实验室数值,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修正精度未达到要求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实验室数值类的区间与数值走向。三种预测模型综合应用分析中医药对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各项指标的疗效预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三种预测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普遍适应性广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应用于中医学临床疗效预测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