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顺序和时代特征,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十月革命以前的初步传播、十月革命后至五四运动时期的重点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从传入中国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欧洲途径、二是日本途径、三是苏俄途径,这三条途径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不同,所传播的内容差异性也较大,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文章运用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传播阶段、不同传播途径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文章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19世纪末期欧洲途径的马克思主义的零星传入和20世纪初期日本途径的马克思主义初步传播。文章分析了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原因与传播特点,指出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始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十月革命以后至1919年底的五四新文化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文章突出指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苏俄形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重点介绍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巨大贡献,以及“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最后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传播特征。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共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基本状况。文章认为五四运动后各种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出现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大论战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强调指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欧洲途径)、国民党人(日本途径)与苏俄途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三条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际逐步相结合的探索历程。此一时期,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提倡西方的“科学”与“民主
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策略能力在英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对策略能力的
在人类文学遗产的宝库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份璀灿夺目的瑰宝。如果将中国古代诗歌与外国古代诗歌试作比较的话,就思想内容而言,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就艺术水平而论,我们认为:
约翰·邓恩是英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人之一,并以其诗歌中独特的奇喻而闻名于世。他的爱情诗歌向人们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男女人物形象。本文分别从男性沙文主义形象,受压制的女性形
为了提高金顶谢花酥梨果实的品质及半地下通风库的贮藏性能,以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试材,研究采前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硼后梨果实品质和贮藏期间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硼
艺术体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获得了银牌;在伦敦奥运会中,个人项目取得了巨
政府在土地经营权信托中的角色既有替代农户或其他市场主体从事交易的越位,也有失于对农户利益保护与土地农业用途监管的缺位。其危害是侵害了农户利益,限制了公平竞争,影响了市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科技革命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媒介,改变了传统的“口授+粉笔+黑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技术集成含量高、资源整合能力强、交互功能效
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是教学。自然而然,教学的有效性就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影响教学最终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
法律作为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手段,总是在动态中反映社会生活及历史进程。就版权法而言,从《安娜法令》到《伯尔尼公约》再到TRIPS协议,直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