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意识与自然救赎——论生态文学作家郭雪波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享受,同时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种种负面阴影,其中尤以人类与自然的整体脱离性状况最触目惊心。人类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从任何意义来说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过于繁华的现代文明发展却令人类逐渐从整体中脱离,以一种突出个体的形式反向大自然这个整体展开侵蚀和撕裂。生态危机由此而来,同时促使了许多文学家们重新审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将使命感与责任感诉诸笔端,展开一系列自我反思与探讨活动。在这些作者之中,蒙古族作家郭雪波以虔诚的宗教信仰、生动的故事描写、以及对自然对家乡的满腔热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中国生态文学队伍中颇为典型的代表性人物。本文以郭雪波的生态小说为文本,以绪论、四章正文、结语等六部分对郭雪波的写作特点及生态意识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从生态危机的现实处境出发,说明生态文学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潮。中国同样亦不例外,其中尤属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脱颖而出,被文学评论界赠予“大漠之子”美誉。此处对郭雪波进行简单介绍,并带出本文研究意义。   第一章介绍郭雪波的家乡科尔沁,这里可谓是郭雪波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他深深热爱的故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科尔沁逐渐步向沙化的现状令郭雪波焦虑,同时也是他进行生态文学创作的一大动力与原点。   第二章对郭雪波的作品进行具体论述,分析狼、狐、鹰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在郭雪波笔下活泼生动、充满灵性,其中有报恩、有报仇,但归根究底体现的都是“敬畏生命”与“天人合一”的崇高理念。   第三章从信仰方面入手,探析郭雪波宗教意识的渊源。萨满文化与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郭雪波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了一条宗教文化救赎之路。   第四章则是历史方面。身为一名生态文学作者,郭雪波对民族历史同样十分重视,并不辞辛苦写出长篇著作《青旗—嘎达梅林》。因为他认为历史如同灯塔,照耀指引着现实。   结语部分肯定了郭雪波在生态小说创作领域的地位,归纳论述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以及对当今生态危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生态问题日渐明显的现在,继续研究郭雪波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在弗莱的语境中,神话是在按自己的方式解释了某个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以及关于宇宙的思考,具有文化的整体性。从神话入手去把握作为整体的文学之结构规则,是弗莱所倡导的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计算机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化,计算机教育的新模式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展开试点。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需要都是把计算
《全宋笔记》目前已出版五编。本文就第一编共计49部笔记中所包含的语言材料作以类编,并对其语言学价值作初步研究。类编以传统小学的文字、训诂、音韵、文献之属为脉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