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比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与柏拉图是世界思想史上同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显著的差异:前者主张伦理政治,后者主张民主基础上的道德城邦。以民为本与抨击暴政则是两人的共同点,也是世界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属于伦理政治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孟子的理想政治形式为伦理国家,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形式为道德城邦。前者的主题是政治生活的人伦关系建构,后者的主题是城邦道德价值的实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把握。由于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政治模式的设计思路得不同,也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政治文化走向。同时在教育思想上孟子的教育强调内化,把人性善——以善养人——服天下直接挂钩;柏拉图认为人性贪欲,教育注重外化,从教养灵魂——个人正义——到国家正义,以法律规定对公民监控教育。王权专制下的孟子教育思想是开放的,希望以教育王天下;民主制度下的柏拉图主张封闭式的愚民教育国家教育理想具有互补性,对当代教育乃至治国都有启发。  本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二者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揭示出他们的思想的相通性与差异性。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中西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能使我们放下浮躁的心,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学习中西古代这两位文化巨人的伦理政治思想,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历史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用5~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将Bt基因和tfdA基因导入棉花。菌株质粒中GUS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有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争取扭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都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