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更是维持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矛盾也日益突出,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国际间贸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实物贸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工业部门在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我国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的消耗尤为明显。对于我国这样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言,合理地使用和科学的保护水资源变得极为重要。水资源的消耗一方面体现在实体水的使用和消费,另一方面,大量的水以“看不见”的形式蕴藏在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当中。John Anthony Allan在1993年首先将这种“看不见的水”定义为虚拟水。虚拟水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它为研究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于是对虚拟水的定量分析、虚拟水管理、虚拟水贸易与粮食安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展。其中,虚拟水贸易旨在通过实物的贸易,对隐含在实物中的水资源进行贸易流动,进而缓解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基于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的概念,荷兰学者Hoekstra首次明确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随着水足迹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熟知,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从单纯的理论研究,逐渐发展进入到政策制定层面。本文旨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对我国工业各部门的水足迹进行计算和评价,并利用计算结果,对我国工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安全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首先本文介绍了水足迹测算模型即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作者建立了价值-实物混合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计算和分析了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我国工业部门的用水强度系数、水足迹以及虚拟水进出口量。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各工业部门用水系数差异巨大,但各部门的用水系数逐年减小,这说明各部门都增强了节水意识,改进创新了节水技术,加大了节水力度,从而提高了用水效率,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在用水系数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计算各部门的相关水足迹发现,工业部门总水足迹量逐年递增,各部门的水足迹量及其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部门的内部水足迹占部门总水足迹的比重较大,说明大部分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我国的水资源和中间投入,相对少地将进口品作为中间投入或最终需求;虚拟水贸易作为本文研究重点,作者从从虚拟水贸易规模和虚拟水部门结构两方面对我国工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规模方面,工业部门虚拟水总进出口都表现出逐年递增,但是虚拟水出口量总大于进口量,说明工业部门一直在输出我国的水资源,这无疑会加重水资源稀缺的局面的恶化;结构方面,各部门的虚拟水进出口量占整个行业的比重并没有大的改变,说明虚拟水进出口的结构稳定。其次本文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虚拟水贸易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和强度变化效应,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对虚拟水贸易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规模变化效应,且其对变化效应为正值,其次是强度变化效应,其效应值为负,结构变化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小,其效应值或正或负。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做出结论,并结合LMDI的分析结果,分别从贸易规模、技术创新和推广、进出口产业结构以及消费和投资结构四个方面对我国工业部门虚拟水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减少国内虚拟水的输出,保障我国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